Workflow
阿里千问App出道:AI to C赛道变局

阿里巴巴AI to C战略启动 - 公司于11月17日正式宣布AI to C项目“千问”,并上线公测版,同步提供网页端和PC版,国际版也将在近期推出[4] - 千问App的前身是“通义”,此次更名与公司业务调整相关,原通义用户自动升级为千问用户[1][4] - 公司将千问App定位为“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AI助手”,未来重要发展方向是“能办事”,计划接入地图、外卖、订票、购物等各类生活场景[5][6] 产品功能与市场定位 - 千问App提供两种不同的Qwen3大模型供选择,功能包括AI生图、智能写作、拍照讲题、翻译等,支持文字、语音、图片、文档、录音等多种输入方式[5] - 产品采取免费策略,与海外ChatGPT提供免费和付费订阅(如Plus计划每月20美元)的模式不同[6] - 上线后市场表现迅速提升,在苹果应用商店免费效率榜单中排名第三,免费应用和免费总榜排名第九名,下载量从11月12日的预估1.27万上升至11月16日的约3.48万[4][5] 组织架构与战略背景 - 2024年底,公司AI应用“通义”正式从阿里云分拆,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分析认为阿里云作为to B业务不适合投入to C应用,模型团队与应用团队分开是大模型发展的必经之路[1][7] - 公司管理层在2024年5月提出“用户为先,AI驱动”的发展战略,电商和云计算是两大核心业务[9] - 公司CEO将AI发展分为三阶段,认为行业当前处于“自主行动”的第二阶段,即AI掌握工具使用以“辅助人”,千问App是此阶段的探索[9] 行业竞争格局与公司基础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级大模型日均总消耗量为10.2万亿Tokens,公司通义模型占比17.7%,位列第一[10] - Qwen系列模型全球下载量超6亿次,旗舰模型Qwen3-Max性能被称超过GPT5等,跻身全球前三[10] - 截至9月,国内移动端AI应用用户规模7.29亿,其中原生App用户规模2.87亿,豆包、DeepSeek、腾讯元宝月活跃用户分别为1.72亿、1.45亿和3286万,千问(原通义)月活用户306万,位列第十,与头部产品存在明显差距[10][11] - 有分析认为千问需要追到第一阵营,并预测公司未来可能将AI板块独立为集团最重要部门,以在资源上全力支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