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与创始人回应 - 小米创始人雷军于11月14日至16日连续发布多条微博,就小米汽车YU7前向碰撞测试、安全与设计关系及SU7研发标准等话题进行回应,旨在澄清网络上“颜值高于安全论”的舆论风波 [2] - 雷军将舆论风波归因于网络上的“断章取义”和“歪曲抹黑”,并曾在10月16日的公开演讲中呼吁行业共同抵制网络水军和黑公关 [3] - 小米集团公关总经理王化即将内部转岗的传闻,被外界解读为雷军对当前公关应对方式不满,以及小米公关策略可能发生重大转向的迹象 [3] 创始人IP的营销策略与风险 - 小米目前仍高度依赖创始人IP的直接喊话和公开回应,以获得传播的即时性、直达率和有效性,尚未找到可替代的公关传播方式 [4] - 创始人IP在汽车行业的流行与社交媒体时代内容碎片化、个人信息茧房化,以及智能电动汽车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化两大趋势直接相关 [6] - 创始人IP的营销策略存在内生性悖论,其强大的吸睛能力伴随着巨大的潜在舆情风险,雷军当前面临的挑战正是该策略红利与困境并存的体现 [7] 产品问题与舆论实质 - 舆论风波的实质在于小米汽车两款量产交付产品在驾驶辅助、电池与车辆安全、产品细节设计等多个维度频发基础性问题,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6] - 针对价值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与宣传不符的质疑,小米虽已致歉并补偿,但仍面临用户诉讼,公司举证称雷军曾提示“不推荐大家买”以尽谨慎购买提示义务 [11] 行业观察与反思 - 汽车“安全”概念正从行业默认的底线转变为营销话术中的上限,这种本末倒置可能导致公众对汽车产品最基本属性关注点的偏离 [9][10] - 智能电动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演化中,小米汽车的市场反响和销量业绩仅是一个开始,其案例为行业提供了关于产品本质、优先级以及哪些该变、哪些该坚持的深入思考样本 [13]
雷军下场自证清白,创始人IP的「罪」与「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