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表现与里程碑 - 发行价为14.99元,上市首日开盘股价大涨287%,市值一度突破280亿元 [2] - 公司成为厦门市2025年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 [8] - 创始人易荣坤用约二十年时间完成从代工业务到攻克12英寸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的转型 [2][3]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转型 - 1996年创立恒坤工贸,为日本松下、夏普等企业代工家电配件 [3] - 2004年创立恒坤有限,业务转向光电膜器件及视窗镜片产品的研发制造 [3] - 2014年决定将业务方向转向集成电路关键材料领域,并正式更名为恒坤新材 [3] - 2017年6月获得英特尔大连工厂订单,正式进入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产业链 [5] - 2019年12月剥离三家光电类子公司以聚焦核心业务 [8] 产品与技术突破 - 产品主要应用在光刻和薄膜沉积环节 [8] - 光刻材料领域已实现SOC、BARC、KrF光刻胶、i-Line光刻胶等多款自产产品的量产供应 [9] - 更高阶的ArF浸没式光刻胶已完成验证并进入小规模销售阶段 [9] - 前驱体材料以TEOS为主力产品,并积极推进超过5款硅基与金属基新材料的研发验证 [9] - 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路径 [8] 财务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3.2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48亿元 [10] - 净利润持续站稳在亿元规模,2024年为9,691.11万元 [12] - 自产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38.94%大幅跃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86.68% [10]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9,433.73万元,净利润为4,159.64万元 [12] - 资产总额从2022年的16.33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的29.38亿元 [11] 客户与资本结构 - 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均超过97%,对第一大客户的销售占比从72.35%降至64.07% [14] - 自2021年从新三板摘牌后完成十余轮增资与股权转让,估值实现三级跳 [15] - 吸引了众多“厦门籍”投资机构持续加注,包括高易创投、深创投、虢盛资本、中化资本等 [15] 行业与区域发展 - 厦门已构建规模近1200亿元的新型显示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18] - 厦门集成电路产业产值从2014年的50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400亿元 [18] - 产业已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封测、材料的完整链条,聚集联芯、星宸科技、瀚天天成、士兰微等企业 [20] - 厦门市产业投资基金作为“耐心资本”代表,通过子基金直接投资超2亿元,并联动担保机构提供债权支持 [18] - 海沧区创新“财政直投+国企主投+社会跟投”模式,以80亿元财政资金撬动近160亿元社会资本 [20]
恒坤新材敲钟!厦门迎来年内首个A股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