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赛力斯港股上市的背后,那笔70%的"未命名"预算
赛力斯赛力斯(SH:601127) 36氪·2025-11-18 20:25

融资与研发预算 - 港股IPO募资净额达14016亿港元,其中70%即超过98亿港元将用于研发投入[6] - 高比例研发预算超出过去三年研发支出的增长幅度,释放出显著的研发扩张信号[3][4] - "前沿技术探索"的宽泛表述为企业留下多种可能性解释空间[7] 低空经济布局迹象 - 公司已注册"赛飞"、"凤航"、"赛航"等航空相关商标,类别为运输工具设备[16] - 2024年开始招聘高级飞控系统工程师,岗位职责涉及飞行控制算法设计[16] - 2024年12月重庆市政府确认公司与宗申已组建团队开展eVTOL等智能飞行器研发[17] 行业合作与接触 - 2024年9月与小鹏汇天就航空增程器进行初步接触,旨在解决飞行器续航问题[11][13] - 2025年2月与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签署战略协议,推动科技项目创新与成果转化[14] - 与小鹏汇天的接触未促成合作,最终小鹏汇天选择东安动力作为供应商[13] 制造能力与竞争优势 - 制造体系具备高一致性、高质量的规模化能力,有望在eVTOL产业竞争中成为主机厂级别玩家[10] - 供应链整合能力、复杂制造体系稳定性及规模制造经验构成天然优势[20] - 公司已形成魔方技术平台、超级增程、智能安全等模块化技术平台,具备向航空领域迁移的潜力[29] 政策与市场窗口期 - 2024年后中国进入低空经济政策加速期,全国超30个省市将其纳入重点工作[10] - 各省市推动的"低空运行示范城市"、"无人机产业集群"等形成类似新能源汽车补贴期的窗口期循环[20] - 若2026年左右进入赛道,时间点将与行业从试验性过渡到准规模化商用的关键节点重叠[21] 潜在商业模式 - 最可能构建"整机制造为主、服务体系贯穿全链路"的复合模式,类似智能汽车产业的主机厂加服务形态[29] - 可能扮演"提供运营载具+数字化平台+维护体系"的综合服务商角色,实现商业模型升级[30] - 对照全球eVTOL企业,公司可能走Joby与小鹏汇天之间的折中路线,保持整机研发自主性并利用现有体系[27] 与华为关系演变 - 低空经济可能重新定义公司与华为的能力边界,合作方式或从造车伙伴关系转向共同能力跃迁[31] - 华为在V2X、城市智能体、鸿蒙空地协同系统等技术若向低空延伸,将构成未来城市空地交通基础设施[31] - 潜在分工为华为承担"城市空地交通的大脑"平台层职能,公司扮演"执行体系的肌肉"整机层角色[33][34] 全球化布局 - 计划2026年前在欧洲、中东等地设立100家体验中心,并与华为共建超充网络覆盖主要国际市场80%的高速公路[21] - 全球化布局为低空经济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想象空间,但缺乏本地化运营经验和团队是挑战[22] 战略意图与行业影响 - 多元化研发项目勾勒出公司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意图[18] - 若成功入场,将是一次用成熟汽车制造能力压入航空制造空缺区域的产业跳跃[22] - 公司入场可能改变行业格局,推动中国低空经济版图迎来第一次真正变化[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