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1131.2亿元,同比增长22.3% [1] - 2025年第三季度经调整净利润113.1亿元,同比增长80.9% [1] - 2025年初至第三季度末总营收3403.7亿元,同比增长32.5%,净利润328.2亿元,同比增长73.5% [1] 智能电动汽车及创新业务表现 - 第三季度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营收290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99.2% [1] - 该业务营收占总营收比重从去年同期的10.5%倍增至25.6% [1] - 该业务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盈利,金额为7亿元,其中汽车贡献绝大部分收入(283亿元) [1] - 第三季度汽车交付量突破10万辆,前三季度累计交付量已超过26万辆 [1][2] - 9月、10月汽车连续2个月交付量超过4万辆,预计本周完成全年35万辆的交付目标 [2] 手机与AIoT核心业务状况 - 第三季度手机×AIoT业务营收841.1亿元,占总营收比例74.4% [2] - 该基本盘业务同比仅微增1.6% [2] - IDC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约6846万台,同比下降0.5%,延续下降趋势 [2] 公司面临的挑战与舆论环境 - 公司面临产品诉讼、安全争议、公关调整等消息困扰,如SU7 Ultra“挖孔机盖”虚假宣传诉讼延期 [3] - 10月成都发生SU7事故后车门无法打开问题,引发对汽车安全的质疑 [3] - 公司高管罕见连发微博回怼抹黑言论、澄清安全争议,同时公关核心高管传出转岗消息 [3] - 汽车作为高敏感消费品,其宣传与实际体验的落差易引发舆论风暴,公关体系需适配跨行业舆情 [4] 行业分析与战略前景 - 科技领域头部厂商近些年纷纷开辟第二战场,技术储备和用户洞察能力成为决定性因素 [4] - 高盛研报认为公司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强大的生态整合能力及供应链成本优势将提升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力 [2] - 公司正从消费电子巨头向全生态企业跨越,业务的扩展意味着对手的增多和舆论的复杂化 [4]
小米的快车道与岔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