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尔街点评小米财报:Q3业绩整体超预期,内存涨价将压制手机毛利率,关键变量在于汽车交付和新车型进展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第三季度调整后净利润达到113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81%,业绩超出华尔街预期[1] - 创新业务分部(包括智能电动汽车及AI)首次录得盈利,实现经营收益7亿元人民币[1] - 尽管财报亮眼,公司股价在财报发布次日下跌近5%[1] 华尔街投行评级与目标价 - 花旗、高盛、摩根士丹利均维持“买入”或“增持”评级,但目标价出现分化[1] - 花旗将目标价从65港元大幅下调至50港元,高盛从56.5港元下调至53.5港元,摩根士丹利维持62港元目标价不变[1] 智能手机业务挑战与战略 - 由AI需求驱动的存储芯片涨价被视作长期结构性挑战,将持续压制行业整体利润[3] - 公司采取“优先保份额、牺牲短期毛利”的战略以应对成本压力,该战略获得分析师普遍认可[3] - 公司已锁定2026年内存供应,并将提升平均售价与扩大市场份额作为战略重点,重申2030年实现3000万台高端机型出货的目标[3] 电动汽车业务表现 - 电动汽车业务第三季度收入达2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9.2%,环比增长36%[4] - 当季汽车交付量为10.88万辆,10月单月交付达4.86万辆,其中SU7与YU7车型分别贡献1.5万和3.37万辆[4] - 高盛将2025年交付量预测上调至40.3万辆,SU7 Pro/Max车型等待时间已缩短至6-9周[4] 盈利能力面临的挑战 - 短期挑战为内存价格上涨对智能手机毛利率的侵蚀[1][5] - 中长期挑战为2026年电动车购置税补贴退出对汽车毛利率的影响[1] - 花旗下调远期毛利率预测至25.2%/22.2%/25.3%以反映政策影响,高盛则认为交付周期缩短能有效对冲约30亿元的补贴压力[4] 投行业绩预测与市场展望 - 花旗将2025–2027年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测下调至1.7亿、1.6亿和1.66亿部,毛利率预测同步下调至11.3%、8.9%和9.0%[5] - 高盛预测2026年手机毛利率为8.8%,较此前调低约1个百分点,出货量预计为1.69亿部[5] - 摩根士丹利指出公司需依赖产品组合优化与其他成本管控手段以减轻内存成本上升的冲击[5] - 新款电动车发布和消费补贴政策更新被视为积极催化剂,未来3-6个月关于新车型的潜在消息将成为股价关键驱动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