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政策护航 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加速

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 - 2025年9月中国汽车出口总量65.2万辆,环比增长6.7%,同比增长21% [2] - 2025年9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22.2万辆,同比增长1倍 [2] - 2025年1-9月中国汽车出口总量495万辆,同比增长14.8% [2] - 2025年1-9月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175.8万辆,同比增长89.4% [2] - 2025年全年汽车出口量有望超过650万辆 [2] - 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201万辆,同比增长16% [3] - 2025年1-9月新能源汽车出口前十大目的地国家为比利时、菲律宾、英国、巴西、墨西哥、澳大利亚、泰国、阿联酋、印度尼西亚及印度 [2] 出口市场动态与驱动因素 - 新能源汽车出口主要面向西欧和亚洲市场 [2] - 欧盟市场是新能源汽车出口的绝对主力市场,东南亚和中东市场需求波动较大 [4] -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混合动力车型替代纯电动车型成为新的增长点,插电式混合动力皮卡出口表现强劲 [2] -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从补贴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市场竞争力大幅增强 [3] - 2024年下半年因欧盟加征关税,新能源汽车出口走势低迷,11月出现异常负增长 [3] - 2025年1月出口暴增,2-3月表现低迷,4-9月持续保持高位态势 [3] 出口政策与管理 - 2025年9月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决定对纯电动乘用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 [1][4] - 政策针对海关商品编号8703801090(仅装有驱动电动机的具有车辆识别代码的其他载人车辆)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 [4] - 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旨在规范出口主体,仅汽车制造企业及其授权经营企业可申领许可证,切断非授权主体出口通道 [4][6] - 许可证申领需满足企业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名单且产品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两大条件 [6] - 政策目标是从源头控制低质电动汽车产品出口,堵塞无证出口漏洞,避免质量失控 [5][6] 行业挑战与规范背景 - 新能源汽车出口秩序混乱问题突出,部分企业采取低价倾销策略,忽视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 [5] - 乱象导致“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被贴上“低价劣质”标签,损害国际声誉 [5] - 此前纯电动汽车出口缺乏针对性许可证管理,现有监管框架对非授权主体约束不足 [5] - 出口前期主要以低速电动汽车为主,该类车型结构简单、成本低、需求广,在泰国、越南等市场因政策红利具备较强竞争力 [4] 未来发展建议 - 应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差异化竞争,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6] -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智能驾驶、固态电池、超充技术等核心领域,推动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 [6] - 需加强海外合规与风险防范,引导企业提升合规经营意识,跟踪目标市场准入、环保、数据保护、知识产权等政策法规 [7] - 支持企业与当地企业合作,构建共建共享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