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表现 - 2026财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大涨62.5%,净利润同比增长65% [3] - 数据中心业务单季收入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大关 [3] - 公司预计下一季度总营收将达650亿美元,上下浮动2%,远超分析师普遍预期的617亿美元 [4] - 2025年和2026年的AI芯片订单总额将有望超过5000亿美元 [4] 业务运营与市场需求 - Blackwell系列芯片需求旺盛,云端GPU已售罄 [3] - 产品适合在人工智能的每一阶段包括预训练、后训练中使用 [3] - AI已在内容生成、客服、营销等领域体现出显著的生产力提升效应,并向多模态、游戏娱乐、自动驾驶、电商与具身智能等新生态扩张 [9] 潜在风险信号 - 第三财季的应收账款已高达333.91亿美元,其中来自四大直接客户的应收账款合计占比高达65% [5] - 截至第三财季末,公司库存总额升至197.84亿美元,库存周转天数达117.5天,远高于本财年第一季度的58.64天 [6] - 四位直接客户合计贡献了公司总收入的61%,较上一季度的56%有所上升 [6] - 高盛曾估计,公司明年将有15%的销售额可能来自投资入股客户公司再由后者购买芯片的"循环交易" [7] 市场反应与机构观点 - 财报发布后,公司股价盘后一度大涨超过6%,并带动亚马逊、微软、谷歌母公司Alphabet、Meta和甲骨文等科技巨头股价同步上涨 [3] - 部分分析师认为财报是对AI革命的又一次验证,AI泡沫的担忧被严重夸大了 [3] - 摩根大通维持对公司增持评级,目标价215美元,其他多家机构也重申买入或上调目标价 [8] - 部分知名投资机构大幅减仓或清仓公司股票,例如桥水基金持股数减少约65%,软银清仓所持股份 [9] 行业前景与争议 - 市场争论的核心是AI带来的估值提升是否存在泡沫以及泡沫是否将见顶 [1] - 有观点认为AI领域存在局部过热和短期投机现象,资本泡沫客观存在且必然回调,但中长期风险在于AI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冲击及解决方案的迟缓 [9] - 决定AI效能上限的还是AI底层技术范式 [9]
英伟达力挽AI泡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