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核心观点 - 惠民保产品正从传统的“事后补偿”模式向“事前预防”模式转移,通过融合健康管理服务来丰富风险管理手段 [1][4] - 中国创新药械支付结构中,商业健康保险作为“第三支柱”功能未能充分发挥,2024年预计商业健康险对创新药销售市场规模的贡献仅为7.7% [1] - 保险公司与药企之间存在支付悖论,保险公司核心诉求是控制赔付成本,而药企核心诉求是追求药品使用,这种困境影响了商业健康险在支付环节潜力的释放 [1][5] 惠民保市场现状与挑战 - 惠民保正常运营产品占比持续下降,从2023年的74.3%降至2024年的66.68%,截至2025年7月微降至65.54%,显示行业“淘汰赛”仍在持续 [3] - 在商业健康险对创新药械的赔付中,惠民保占比为15%,低于疾病险的47%和百万医疗险的22% [1] - 产品数量收缩是参保率不及预期、风险池扩容困难的市场表现,健康人群因理赔体验不佳而犹豫投保,而老年人、带病群体参保比例增加给运营带来压力 [3] 产品创新与模式探索 - 多家惠民保产品推出融合健康体检管理服务的解决方案,例如“穗新保・珠江药安心(检爱版)”设置三档体检计划,覆盖从基础筛查到肿瘤深度检测的服务 [3] - “潍坊惠民保2026”和2026年度“德州惠民保”相继升级,在定价不变的基础上提供公立医院体检折扣、专项检查优惠等超过20项增值服务 [3] - “健康管理+惠民保”模式将国家层面“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转化为具体服务,通过“早发现、早干预”机制降低重大疾病发生风险,从源头控制医疗支出 [4] 行业发展趋势与潜力 - 自2016年起,健康管理类服务条款在保险产品中的占比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但总体增长速度较慢,行业在管理医疗模式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 [5] - 将健康管理引入商业健康产品是国外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常规路径,该模式改变了传统保险等疾病发生后再补偿的保障模式 [4] - 商业健康险在创新药支付环节中的巨大潜力尚未释放,如何通过技术、支付与价值的深度融合实现病有良医仍有待探索 [5]
引入健康体检管理,能否改变创新药支付与惠民保融合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