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又一百年品牌塌了,除了Logo啥都没了

1891年,杰拉德·飞利浦在荷兰小城点起一盏灯,从此照亮半个世纪。它造出欧洲第一颗商用灯泡,推 出全球首款家用录音机,和索尼一起定义CD标准,医疗设备更是医院里的常客。 那时候"Philips"背后,代表的是技术、可靠、工匠精神,是实打实用实验室和工厂堆出来的尊严。 可不知从哪天起,飞利浦开始觉得造东西太累,不如卖牌子轻松。于是,电视卖给冠捷,手机甩给中国 公司,照明业务拆分,半导体独立成NXP,连最经典的剃须刀、电饭煲、空气炸锅,也在2021年打包卖 给了高瓴资本。 从此,飞利浦彻底告别生产线。它不再研发新电机,不再调试电路板,不再为一颗LED灯珠的寿命熬通 宵。它只干一件事:把LOGO印在别人的产品上,坐等收钱。 飞利浦,只剩一个Logo在硬撑 走进商场,拿起一把"飞利浦"剃须刀,包装精致、LOGO闪亮,你可能还觉得这是荷兰原产、欧洲精 工。 可真相是:这玩意儿大概率出自广东某代工厂,飞利浦连螺丝都没碰过,只负责收一笔授权费。 曾经那个点亮世界的灯泡巨人,如今靠"卖名字"活着。百年品牌,除了商标,啥都不剩了。 这不是转型,是缴械;不是升级,是撤退。飞利浦的故事,说白了就是一部"如何亲手埋葬自己"的教科 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