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如何看待美股AI估值争议?
2000年美股的互联网泡沫,在客观上催生了廉价的光纤基础设施,为后来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奠定了物理 基础。同理,今天全球的算力堆积,或许正是通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必经之路。没有资本的大规 模押注,就不可能有大模型的参数量级飞跃。因此,在市场担忧估值是否过高的同时,也应看到这是技 术演进中的一种激进的融资机制。 现在的问题在于,这些科技巨头们处于这场游戏的哪个阶段?如果说过去两年是概念验证和狂欢的"上 半场",那么现在他们正步入最为艰难的"中场时刻"。这是一个由预期、资本与技术现实共同编织的复 杂局势,未来的关键,在于技术的商业化落地能否追上预期的上升速度。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动态博 弈,也是时间与耐心的赛跑。 在这个阶段,对于美股AI公司来说,单纯的算力堆叠带来的边际效应开始递减,技术神话需要面对财 务报表的冷酷审视。投资者不再仅仅满足于"未来可期"的故事,他们开始索要营收数据和利润率。这正 是"动态博弈"最为激烈的时刻:一方面,技术必须继续加速,Scaling Law(缩放定律)是否失效的争论 需要用更强大的模型来终结;另一方面,商业化必须大步流星地赶上来,证明AI不仅仅是昂贵的玩 具,而是实实在在的利润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