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起源与核心指控 - 争议源于一本新书指控ASML在2023年美荷出口限制协议过渡期内,向中国客户销售了超出合约数量的DUV光刻机,并因此招致美国不满 [2][4] - 书中核心情节称,时任ASML首席执行官皮特•温尼克曾提出愿向美国提供中国客户的内部情报,以换取继续为已售设备提供服务的许可 [4] - ASML对此迅速回应,称书中描述"严重不准确",并强调公司不会向任何政府提供客户内部数据,此举是基于合规体系的自然反应 [5] ASML的全球业务与地缘政治困境 - ASML是一家高度全球化的技术综合体,其EUV光刻机拥有超过10万个独立零部件和约5000家供应商,核心部件依赖美国、日本、德国等国,使其无法在地缘政治中保持完全中立 [7] - 中国是ASML最大的单一市场之一,其DUV设备营收在过去几年有40%至50%来自中国,公司必须在商业层面维护与中国客户的信任 [9] - ASML需要同时满足荷兰政府维持科技产业、美国的安全合作要求以及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这三者之间存在冲突和矛盾 [9] 事件背后的深层背景因素 - 事件发生在ASML新旧领导层更替期,新管理层希望塑造"商业而非政治"的品牌形象,任何与情报监控挂钩的指控都会打击这一努力 [5] - 美欧正就进一步出口限制进行新一轮谈判,美国希望将更多ASML中端DUV纳入限制范围,而荷兰和欧盟内部出现抵触,新书内容在此背景下易被政治化解读 [5] - 中国的半导体制造能力在2024至2025年间快速推进,包括国产化DUV、先进封装产能扩张以及7nm及以下工艺的可持续量产,引发了西方内部的焦虑 [5] 各主要方对ASML的战略诉求 - 美国视ASML为技术封锁体系的关键出口,希望通过限制其光刻机销售,延迟先进技术进入中国,以获得结构性优势 [11] - 荷兰和欧盟将ASML视为战略资产,强调限制应由欧盟主导而非美国要求,以避免其成为美国政策的工具,从而保障欧盟的技术自主 [11] - 中国将ASML视为战略性供应链伙伴,不可能放弃DUV设备,与ASML的商业合作一直是全球最稳定的供应链合作之一 [12] 行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 全球科技竞争进入深水区,关键企业的行为会被重新解释为大国角力的一部分,企业行为越来越无法被视为纯商业行为 [12][13] - 未来的科技竞争将更加复杂,全球科技企业必须在透明、合规、商业利益与地缘政治压力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13]
“监控中国客户”:一本新书引发ASML“风暴眼”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