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意达利控股:转型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商,打入欧洲新能源商用车蓝海市场

投资评级 - 意达利控股(720)未评级 [1] 核心观点 - 意达利控股通过收购瀚德逊汽车科技,转型为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商,打入欧洲新能源商用车蓝海市场 [1][2] - 公司凭借轻资产模式和中国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具备显著成本优势,预计2025年将销售2500辆并实现盈利 [4][5] - 欧洲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渗透率低,增长空间巨大,预计至2035年将迎来持续增长 [6][9] 公司背景 - 意达利控股主要业务为汽车分销及售后服务和物业投资,2023年收入为4750.4万元,其中汽车业务占比33%,物业投资占比67% [1] - 公司于2023年2月完成对武汉俊逸51%股权的收购 [1] 交易介绍 - 公司于2024年9月11日以1.66亿港元收购瀚德逊汽车科技100%股权,发行8亿股份和6190万港元承兑票据 [2] - 瀚德逊承诺2025年综合收入不低于4.64亿港元,否则将补偿公司 [2] - 收购后公司将延伸汽车业务至整车研发、生产及销售,提升业务持续性 [2] 商业模式及业务 - 瀚德逊采用轻资产模式,整合中国汽车产能及供应链优势,研发新能源物流车 [3] - 公司与东风汽车和江淮汽车合作,利用现有成熟物流车型进行差异化研发及认证 [3] - 生产端采用整车代工和海外KD工厂模式,销售端与当地成熟经销商合作 [3] 公司优势 - 轻资产模式大幅缩短研发周期和前期投入,首款新能源物流车eBOLD从立项到交付仅需1年,前期投资小于1亿元人民币 [4] - 公司采用7+N研发模式,核心团队7人,外部临时雇佣40人,计划明年增加10-15名自有研发人员 [4] - 产品全采购成本为19.5-21.7万人民币,欧洲建议零售价为5万欧元,较竞品低10%,全周期使用成本低50% [5] - 2024年已收到800辆订单,2025年规划订单约2000辆 [5] 欧洲市场分析 - 2023年欧洲新注册厢式货车数为147万辆,同比增长15%,新能源厢式货车占比仅为7% [6] - 欧盟《欧洲气候法》要求2030年新车排放量降低55%,2035年实现零排放,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增长 [6] - 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为欧洲主要厢式货车市场,2023年新能源厢式货车销量分别为3万、2万、7000和1万辆,渗透率分别为8%、8%、4%和7% [7] - 欧洲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低的原因包括市场集中度高、供应链成本高、更新周期长及法规严格 [7] 总结 - 收购瀚德逊标志着意达利控股转型为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商,凭借轻资产模式和中国供应链优势,快速打入欧洲市场 [10] - 公司未来需在技术积累和品牌影响力方面加大投入,以占领更大市场份额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