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力风电:国内海风管桩领先企业,2025年有望量利齐升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海力风电“买入”评级 [1][7][7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力风电是国内海风管桩领先企业,以“海上 + 海外”为战略深耕海上风电并开拓海外市场,有望受益于 2025 年国内海风高增实现量利齐升 [4] - 预计 24/25 年国内海风装机 6/13 - 15GW,25 年同比增长 117% - 150%,塔筒/桩基环节将直接受益 [5] - 公司产能布局优、经验丰富、业务拓宽,预计 2024/2025/2026 年收入分别为 17.0/62.7/91.8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6/9.0/10.1 亿元,对应 2025 年 PE 估值 14 倍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海力风电:高弹性海风标的,守得云开见月明 - 公司 2009 年成立,2021 年上市,产品线涵盖多种风电设备,涉足新能源开发及施工运维领域,2023 年风电设备收入占比 97%,桩基业务收入最高 [14] - 主营业务分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新能源开发、施工及运维三大板块,2024 年上半年桩基、风电塔筒、导管架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 36%、36%、20% [15][16] -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实际控制人合计持股 46.37%,第三大股东持股 9.99% [22] - 公司收入和毛利率与海风行业景气度高度相关,2020 - 2023 年收入波动大,毛利率先高后低,展望 2025 年有望向上修复 [24][25] 行业:2025 年国内海风有望高增,塔/桩环节直接受益 海风行业:2025 年国内海风增长潜力高于陆风和光伏 - 海上风电优势突出,2025 年增长潜力高于陆风和光伏,全球风电/陆风/海风新增装机同比增速分别为 13%/10%/33% [32] - 2020 年起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海风新增市场,2023 年中国海风新增装机 6.33GW,是欧洲的 1.7 倍 [33] - 我国海风发展经历 5 个阶段,资源储量大,东南沿海为主力军,十四五规划约 60GW,2025 年建设有望加快 [35][37][41] - 国外海风在 2025/2026 年有望开启高增,预计 24 - 27 年欧洲和北美市场新增装机有不同程度增长 [45] 塔筒/桩基行业:对风电项目建设的景气敏感度高 - 海上风电塔筒处于项目建设最前方,对行业景气高度敏感,基础结构多样,单桩是主流选择 [49] - 塔筒/桩基是成本加成定价,加工费取决于行业景气度,产能布局靠近码头可降低运输成本 [51][56] - 海上塔筒与桩基运费高、占比大,控制运输费用可提高盈利,国内主要厂商产能规划集中在江苏、广东和山东 [58][59] - 海风塔筒集中度高,陆风塔筒集中度低,2019 年海力风电海上塔筒、桩基产品市占率分别为 25.69%、23.03% [62] 公司竞争优势:产能布局优、项目经验丰富、业务延伸外拓 产能布局:多地区小产能,总产能行业领先,且自有码头资源 - 公司海风产能立足江苏、进军山东、规划出口,多产地小产能布局符合商业模式 [66] - 公司具备自有码头,有订单获取、交付、成本优势,还可提供增值服务创收,自建码头 3 年可回本 [66][67] 经验丰富:海风项目经验丰富,加工水平和客户关系优 - 公司与中国海风行业起步同期,专注海风塔筒、桩基生产销售,与业内客户关系好,持续获订单 [70] 业务拓宽:拓展海工船及海风运营业务 - 与中天科技合资打造海上施工船,拓展工程服务,增强综合竞争力 [73] - 收购海恒如东切入风力发电,目前 6 个风场总装机近 300MW,明年预计贡献 2.4 亿利润 [73] 盈利预测与公司估值 - 预计公司 2024/2025/2026 年收入分别为 17.0/62.7/91.8 亿元,同比 1.1%/267.7%/46.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6/9.0/10.1 亿元,同比 169.3%/1381.9%/11.8%,对应 2025 年 PE 估值 14 倍 [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