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鹏饮料:鉴往知来拓蓝海,东鹏亚太启航可期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 289.1 元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能量饮料赛道增长领先软饮,红牛、Monster 营收破 500 亿印证品类爆发力,报告聚焦品类扩张、龙头路径及东鹏出海机遇讨论 [1] - 能量饮料因需求刚性、普适性基因和马太效应可走出去,红牛首创品类、Monster 差异化逆袭,当下亚太有出海红利,东鹏具多方面竞争优势,出海亚太有望增百亿以上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能量饮料行业高增长,海外市场空间广阔 1.1 能量饮料市场持续扩容,头部企业加速海外布局 - 能量饮料需求端因生活节奏和压力增长,供给端因消费趋势丰富产品矩阵,截至 2023 年零售规模 671 亿美元,18 - 23 年复合增速 9%,量增贡献显著 [11] - 海外市场潜力大,发达经济体结构升级,发展中经济体有产业和人口红利,红牛等头部品牌出海成功,2023 年红牛海外零售量占 98.7% [13] 1.2 为什么能量饮料企业可以走出去? - 能量饮料含咖啡因等成分,能缓解疲劳,海外新兴经济体劳动时间长,市场容量大 [17] - 能量饮料添加白糖和香精,有甜味、果味,口感好,易被国外消费者接纳 [18] - 各国对能量饮料监管严格,增加企业成本,形成生产壁垒,且能量饮料有成瘾性,消费者忠于单一品牌,龙头易扩张,2023 年全球能量饮料 CR4 为 40.7% [22][26][27] 二、能量饮料企业出海都做对了什么? 2.1 复盘红牛:抢占先机推动市场变革 - 全球化历程:1976 年泰国创立红牛,1987 年奥地利推出全球化品牌,与极限运动结合;1992 - 1994 年欧洲推广;1995 - 2000 年全球拓展,进入中国、美国等市场;2000 年后持续创新和扩大影响力,2023 年销量和营业额增长 [28][29][34] - 成功原因:创造新类别,填补市场空白,成分独特吸引消费者;品牌营销强,提出广告语,结合极限运动和文化,建立媒体平台;重视分销,根据地区习惯布局渠道;产品创新,推出无糖版、新包装和口味 [38][40][41][45] 2.2 复盘 Monster:精准营销驱动后来者破局 - 发展历程:2002 年前专注果汁,试水能量饮料;2002 - 2007 年改名 Monster,定位差异化;2008 - 2014 年与可口可乐合作国际化,推出新品;2015 年至今深化合作,海外占比提升,2015 - 2023 年销量年复合增长率 13.7% [46][47][49] - 成功原因:差异化营销,形象叛逆酷炫,策略狂野,包装大且有辨识度,定价性价比高;产品矩阵丰富,满足不同需求;渠道背靠可口可乐,早期与本地经销商合作,后借助其网络扩张 [55][56][58] 2.3 红牛与 Monster 对比:定位各有侧重,培育优势市场 - 全球范围 Monster 零售量超奥地利红牛,红牛总品牌市占率第一;分区域 Monster 在北美等成功,红牛在亚太等有优势,2009 年 Monster 反超红牛成美国市占率第一 [60] - 品牌形象上,红牛高端精致,Monster 狂野叛逆;目标市场、产品线、价格策略、分销网络和营销策略均有差异 [62][65] 三、当下能量饮料品牌出海的市场机会:可聚焦亚太 3.1 为什么亚太地区是能量饮料品牌出海的好选择? - 亚太人口密集、年轻人占比高,经济增速快、产业粗放,重体力劳动者多,能量饮料目标群体庞大 [65][66] - 红牛 90 年代进入亚太,培养消费习惯,近十年消费量复合增速 12%高于大盘,2023 年消费量 73 亿升最多,但人均消费量和单价低,增长空间大 [68][71] 3.2 亚太市场各国发展现状如何? - 印度和印尼市场成长期,未形成龙头,价格敏感,可凭性价比切入;泰国和越南较成熟,有细分需求,可差异化进入;日本市场饱和,竞争激烈 [77] - 印度市场起步,Sting 凭性价比占大量份额,2023 年销量和销售额市占率 87.9%和 61.5% [81][82] - 印尼市场扩容,竞争分散,2023 年 CR4 销量占比 35.7%,性价比品牌突出 [88][91] - 越南人均消费高,市场集中,2023 年 CR4 销量市占率 88.1%,红牛等三品牌差异化竞争 [98][101] - 泰国是发源地,市场成熟,规模稳定,人均消费约 4.0 升/人,本土品牌主导 [107] 3.3 东鹏饮料出海的核心竞争优势有哪些? - 品牌势能强,国内销量第一,性价比显著 [2] - 产能布局优,海南、印尼建厂辐射周边,降低成本 [2] - 经验成熟,国内渠道管理经验可复制海外 [2] - 发展空间大,中性条件下出海亚太有望增百亿以上 [2] 3.4 未来东鹏出海亚太收入空间有多大? - 中性条件下公司出海印度和东南亚销售额在 136.2 - 212.8 亿元之间 [9] 四、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4.1 收入和毛利率预测 - 报告未详细提及具体预测内容 4.2 三项费率预测 - 报告未详细提及具体预测内容 4.3 估值与投资建议 - 预计 24 - 26 年归母净利润 32.6/43.0/53.4 亿元,同比增长 60%/32%/24%,对应 PE 36/27/22x,给予估值溢价,目标价 289.1 元,维持“买入”评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