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资讯科技业/资讯科技器材,6个月评级为买入(首次评级),当前价格44.7港元,目标价格41.7港元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高端化正从单品类和单业务向生态前进,手机数字旗舰系列年销量稳中有增,新高端+性价比品类拓展加速 [1] - 汽车是小米长期弹性的核心来源,看好汽车业务中长期成长性,是品牌高端化策略推进器 [1][2] - 全新端侧AI时代,小米AIOT生态链过往优势依旧通用,“人车家”生态是长期估值溢价重要来源之一 [2] - 看好小米未来在品牌升级和出海加速推动下,延续手机份额提升,带动AIOT和互联网收入加速,汽车业务延续热销并加速出海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三次升级打开增长曲线,组织架构升级辅佐团队业务扩张 - 小米集团三次升级顺势而为,把握智能手机、AIoT、新能源汽车浪潮,汽车业务是升级契机,有望实现全球汽车Top5销量愿景,主营业务持续受益 [12] - 小米集团管理架构随业务拓展升级,形成创始人团队、外部引入高管、内部提拔年轻干部结合的班子,调整后有望延续手机高端化策略,让雷军投入汽车业务 [14][15] 业务拆分:智能手机贡献小米主要收入来源,全球布局受宏观和经济影响较大 - 消费电子周期性强,手机业务贡献稳健收入,2023年小米总收入2710亿元,智能手机业务营收1574.61亿占六成,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营收801.08亿占三成,互联网服务收入301.1亿元 [17] - 全球手机市场换机周期约51个月,新兴市场领先,需求企稳回升,成熟市场高端机换新,新兴市场中低端机需求旺盛 [19] - 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排名稳定,高端市场份额受国补影响有变数,小米有望突破,国补拉动换机需求,小米受益带动门店ROI和流速提升 [21][24] - 小米数字旗舰系列高端化15代有望延续,澎湃OS2系统优化体验,有望成为品牌升级手机端重要抓手 [29] - AIOT业务进入2.0时代,围绕“手机X AIOT”突出科技属性,核心管道业务市占率提升,经营逻辑切换,研发费用上涨,大家电业务增长,实现高端化和性价比双达成 [30][33][34] - 小米新零售渠道打造极致运营效率一体化模式,过去门店扩张失利,现随流量产品发布重回扩张区间 [38] - 汽车是小米长期弹性核心来源,需宏观视角判断未来销量和策略,汽车业务汇总高端、新零售、出海和AI核心叙事,SU7成功,YU7有望延续热销 [40][41][42] - 小米汽车智驾路径迭代多次,追平友商,智驾、汽车和机器人技术交叉,机器人业务或超预期推出 [44] - 小米端侧AI围绕端侧部署模型布局,招揽人才搭建万卡集群,大模型升级迭代,有望提升端侧大模型能力 [47][49] 展望小米的2030:顺应消费周期,生态+出海逐级发力 - 中国市场进入非典型消费周期,小米兼具性价比和情绪价值,受益于产品需求增长 [52] - 小米生态把握端侧核心入口场景,月活突破1亿,汽车业务补全后生态价值变化,增长和价值飞轮或将启动 [53] - 苹果用户占小米汽车业务近半,小米与苹果生态兼容,提升用户粘性 [55] - 小米高端化坚持低溢价,终局是底层技术突破后的用户价值提升 [57] - 小米之家海外开店提速,计划5年开1万家,海外AIOT和汽车业务积攒势能,汽车出海或快于预期 [60] - 2025 - 2026年手机、芯片和第一阶段汽车业务或现飞轮效应,2027 - 2030年端侧AI落地,核心业务全面出海,估值提升 [61] 盈利预测:主营核心业务呈现向上趋势,出海+汽车打开估值和收入空间 - 预计小米2024 - 2026年总收入3534/4392/5124亿元,电动车和创新业务收入290/723/1116亿元,归母调后净利润261/307/361亿元 [3][62] - 给予小米核心业务27X PE估值,对应25年8289亿市值,汽车业务3X PS,对应2169亿市值,共计10458亿元,对应股价41.7元 [3][64]
小米集团-W:马力全开!飞轮效应全力驱动小米生态持续增长!-2025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