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纳科诺尔:北交所信息更新:获得头部客户订单、募投调向固态电池,全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32%-2025030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2][3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纳科诺尔公布2024全年业绩快报,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54亿元,同比增长11.42%;利润总额1.90亿元,同比增长34.70%;归母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32.09% [2][33][36] - 考虑到公司在干法电极、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积极布局,保持增长趋势,上调2024 - 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64/2.22/2.56亿元(原值1.60/1.79/2.05亿),对应EPS1.47/1.98/2.28元(原值1.43/1.60/1.83),当前股价对应PE为48.9/36.1/31.4X [2][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干法电极降本并提升性能,纳科诺尔已进入电芯级测试 - 商业化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极片采用的湿法匀浆涂覆技术存在溶剂有毒、回收设备投资大、涂覆烘箱占地面积大、能耗高、极片涂覆面密度受限等缺点,为此开发了无溶剂化的干法电极制备技术 [10] - 干法电极无溶剂,设备投资低、能耗小、所需场地面积小、电极面密度和容量高、倍率和循环性能较好、极片内阻低,但技术尚不成熟,存在专利壁垒;湿法电极工艺发展成熟、上下游供应链完善、技术门槛低,但设备投资大、烘箱能耗高、设备占地面积大、涂覆面密度受限、极片易开裂 [11] - 纳科诺尔等锂电前端设备企业正在配合下游头部锂电池客户进行干电极制造相关技术开发,纳科诺尔研究通过辊压技术将粉料辊压成厚膜后处理,难点在于提高成膜的连续稳定性、厚度一致性和生产效率 [16] - 纳科诺尔已推出干法电极设备系列产品,客户测试反馈良好,正在进行电芯级别测试;2023年5月推出与清研电子联合研发的干法电极成型覆合一体机等设备,7月合资成立公司进行干法设备研发和市场推广 [16][17] 固态电池方兴未艾,纳科诺尔广泛合作厂商及研究机构 - 固态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取代了液态电池的液态电解质和隔膜,缩减电池包质量和体积,不易起火燃烧,锂枝晶难以穿透电解质膜;根据液态电解质占比,电池可分为液态、半固态、准固态和全固态四大类,半固态、准固态和全固态统称为固态电池 [20][21] - 氧化物、硫化物和聚合物是常见的三大类固态电解质,性能各有所长,国际主流厂家以氧化物和硫化物技术路线为主,国内部分新型固态电池企业集中于氧化物和硫化物,部分企业选择固液混合技术作为过渡方案 [21] - 2013年以来,国内各大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相继开展固态电池技术开发业务,部分厂家先以半固态电池作为产品化技术路线,预计2025年前推广上市,固态电池量产预测时间为2030年 [24] - 国外对固态电池方向积极投入,日本选择硫化物路线,力争203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韩国选择氧化物和硫化物路线并行,目标是2025 - 2028年开发出能量密度为400Wh/kg的商用技术,2030年完成装车;欧洲国家以聚合物路线为主,同时布局硫化物路线;美国全路线布局,目标在2030年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 [25] - 纳科诺尔是最早参与固态电池生产设备相关研发的企业之一,参与负极锂带、氧化膜等制备,2019年开始与清陶新能源合作,获多项荣誉称号;2024年复核通过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月与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固态电池生产设备开发 [31][32] 业绩快报公布并获头部客户订单,募投集中研发固态电池 - 2024全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0.54亿元,同比增长11.42%;利润总额1.90亿元,同比增长34.70%;归母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32.09% [2][33][36] - 2025年2月14日与国内某头部客户签订2.35亿元《采购合同》,标的为辊压分切一体机 [3][33] - 2025年1月1日调整募投项目,“研发中心及总部建设项目”拟投资金额由8935.21万元提升至1.34亿元,新增实验车间及配套建筑;研发方向由干法电极辊压工艺及装备研发调整为围绕固态电池生产设备的研发 [3][33][34] - 变更后公司以辊压机为核心,围绕下一代固态电池等新技术预研、跨行业应用技术研发、完善辊压基础工艺研究开展研发工作 [34] 附:财务预测摘要 |指标|2022A|2023A|2024E|2025E|2026E| |----|----|----|----|----|----| |营业收入(百万元)|756|946|1,054|1,380|1,564| |YOY(%)|94.3|25.0|11.4|31.0|13.4|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13|124|164|222|256| |YOY(%)|284.6|9.3|32.7|35.2|15.2| |毛利率(%)|25.1|25.2|26.3|26.0|25.3| |净利率(%)|15.0|13.1|15.6|16.1|16.4| |ROE(%)|36.2|13.9|16.0|17.9|17.2| |EPS(摊薄/元)|1.01|1.11|1.47|1.98|2.28| |P/E(倍)|70.9|64.9|48.9|36.1|31.4| |P/B(倍)|25.7|9.0|7.8|6.5|5.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