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12][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作为钴酸锂材料龙头,后续业绩增长源于钴酸锂市占率第一且技术领先、三元正极材料中镍高压产品性能优且高功率产品量产及高镍系产品推新、NL 正极优势明显、卡位布局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4][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钴酸锂龙头,盈利能力回暖 钴酸锂龙头,发力固态和 NL 正极材料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前身为厦门钨业下属电池材料事业部,2021 年于科创板上市,2024 年分别与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和欣旺达在固态电池方面达成合作 [25] - 主要产品包括高电压钴酸锂、高电压三元材料、高镍三元材料等,应用于 3C 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 [27] - 钴酸锂 + 三元材料双主线布局,深度绑定消费与动力电池两大高景气赛道,2022 - 2023 年钴酸锂与 NCM 三元材料营收占比较大 [30] - 实控人为福建国资委,厦门钨业持股比例为 50.26%,股权结构稳定 [31] - 从新材料新技术、原材料布局、海外布局、优质客户深度绑定方面持续发力,有望提升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 [33] 产品价格企稳,业绩触底反弹 - 2024Q4 公司业绩触底反弹,2024Q3 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024Q4 归母净利润同比 +13% [36] - 2024Q3 毛利率及净利率同比双升,主要系上游材料价格企稳,下游需求回暖公司销量提升 [39] - 公司费用率相对较低,预计 2025 年公司费用率将维持较低水平 [41] 钴酸锂 + 三元材料技术优势明显 钴酸锂:市占率第一,技术全球领先 - 钴酸锂因压实密度高,广泛应用于 3C 电子领域,2024 年钴酸锂下游应用中手机占比最大 [44][49] - AI 手机和折叠屏手机需求高增带动钴酸锂电池需求提升,预计 3C 数码类消费电池需求将维持增长 [51][54] - 钴酸锂为六方晶系层状结构,高电压钴酸锂显著提升材料比容量 [56][59]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高电压钴酸锂在技术和规模上均处于领先地位,2024 年全球市占率达 44%,4.53V 钴酸锂产品已通过多家客户认证,实现小批量供货 [60] - 公司钴酸锂业务布局上游原材料减弱成本波动 [62] 三元正极:中镍高压技术领先,全产品布局服务客户需求 - 三元材料因能量密度高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车,新能源车市场终端需求大,但三元正极需求短期承压 [63][65] - 高镍化、高电压化是三元正极材料未来发展趋势,中镍高电压三元正极材料兼具成本低、安全性强的特点 [71][72] - 中镍高电压三元材料能量密度可比肩高镍三元材料,渗透率突破新高 [76][77]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中镍高压三元材料性能优于头部厂商高镍产品,深度绑定下游优质客户 [83][87] - 公司高功率三元材料赋能电动汽车和低空领域,高镍技术积累雄厚,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87][88] - 公司技术储备深厚,全产品布局服务客户需求,形成“技术 + 客户”双重护城河 [91]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与 NL 正极放量在即 NL 正极材料性能优势明显 - 锂电正极材料改性技术主要包括体相掺杂和表面包覆 [92] - NL 新型正极材料性能优势明显,成本下降空间潜力大,预计 2025 年率先在手机领域实现应用,公司预计 2025 年将增加数千吨产量 [97] - NL 结构未来有望替代当前材料体系,广泛运用到 3C 消费电子、机器人、低空经济、固态电池等领域 [97] 卡位布局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 全固态是下一代电池技术发展主要路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固态电解质 [99]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市场增长潜力大,降本是量产面临主要难题之一 [106][108] - 各厂商积极布局硫化锂领域,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硫化锂合成工艺成本较低,小试、中试结果反馈技术指标良好,降本空间较大 [110][112] 盈利预测、估值与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 2024 - 2026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33.0/155.9/205.6 亿元,同比分别 -23.2%/+17.2%/+31.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0/7.8/10.0 亿元,同比分别 -5.7%/+56.6%/+27.9% [12][18] 估值与投资建议 - DCF 法测得合理估值为每股 65.80 元,参考可比公司 2025 年平均 PE 为 38 倍,综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给予公司 2025 年 36 倍 PE,目标价 66.6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8]
厦钨新能:正极材料龙头,硫化物固态进程加速-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