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小米集团“买入”评级 [3][7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是全球领先智能手机公司,以智能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 平台为核心,智能手机收入领跑整体业务,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表现稳健,近年智能手机业务营业收入占比持续超 50%,2024 年前三季度达 54.67% [1] - 小米持续推进“人车家全生态”集团战略,稳步推进“新十年目标”,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致力于成为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引领者 [1] - 公司积极推进多业务稳健发展,实行双品牌战略,高端化取得突破,“高配+低价”成就硬件核心竞争力,持续深耕全球布局,推进 AIoT 战略升级,保持可穿戴产品领域领先优势 [2] - 汽车业务快速发展,首款汽车产品 Xiaomi SU7 系列交付,打通“人车家全生态”,依托粉丝基数与营销实力促成破圈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领先智能手机公司 公司概况 - 小米 2010 年 4 月成立,2018 年 7 月 9 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是恒生指数等成分股 [13] - 近年智能手机业务营收占比超 50%,2024 年前三季度达 54.67%,2024 年第三季度,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占 28.22%,互联网服务占 9.15%,智能电动车等创新业务占 10.48% [14] - 2024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43.1 百万台,同比增 3.1%,排名前三,市占率 13.8%;9 月全球月活用户数 685.8 百万,同比增 10.1%;截至 9 月 30 日,AIoT 平台已连接 IoT 设备数增至 861.4 百万,同比增 23.2%;已交付 67,157 辆 Xiaomi SU7 系列新车 [18] - 股权结构清晰,管理层经验丰富,截至 2023 年底,雷军占总股本 24.15%,林斌占 9.33%等 [19] - 2024 年 5 月奖励股份,持续公开市场回购股份 [22] - 稳步推进“新十年目标”,2024 年第三季度研发支出 60 亿元,同比增 19.9%,截至 9 月 30 日,研发人员 20,436 人,占比 48.6%,全球获超 4.1 万件专利 [23] - 发力端侧大模型,推进端云结合,将 AI 融入业务运营,赋能“人车家全生态”战略 [24] 财务分析 - 2024 年第三季度,总收入 925 亿元,同比增 30.5%,经调整利润 62.5 亿元,同比增 4.4% [26] - 2023 年集团整体毛利率 21.2%,同比提升 4.2 个百分点,智能手机、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业务毛利率均提升 [28] - 2021 - 2023 年营业收入波动主要来自智能手机分部,2021 年收入上升,2022 年受宏观影响需求疲软 [28] 积极推进多业务稳健发展 智能手机业务高端化 - 实行小米+红米双品牌战略,高端化取得突破性进展,2020 年小米 10 系列迈向高端,2022 年 Xiaomi 13 系列夯实战略,2023 年 Xiaomi 14 首发第三代骁龙 8 平台 [33] - “高配+低价”成就硬件核心竞争力,高端旗舰机型硬件参数对标华为和苹果并超越,价格有竞争力 [33] - 聚焦 AI 智能手机概念,2024 年发力端侧大模型,推进端云结合,将 AI 融入业务运营 [34] - 持续深化高端化战略,2024 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地区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 22.1% [35] - 2024 年 10 月推出 Xiaomi15 系列和澎湃 OS2,发布三项关键技术革新 [37] - 2024 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 3.1%,全球出货量排名稳居第三 [39] AIoT 战略持续升级 - AIoT 战略持续升级,产品矩阵不断扩展,截至 2024 年第二季度,AIoT 平台已连接 IoT 设备数 822.2 百万,五件及以上连接设备用户数 16.1 百万 [43] - 小米在可穿戴产品领域保持领先优势,2024 年二季度可穿戴腕带设备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三,中国大陆第二;TWS 耳机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三,中国大陆第一 [44] - 消费级 AIoT 平台持续增长,截至 2024 年第三季度,已连接设备数 861.4 百万,同比增 23.2%;五件及以上连接设备用户数 17.1 百万,同比增 24.9%;9 月米家 APP 月活用户数同比增 19.2% [46][47] 汽车业务快速发展 - 智驾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1 年进军智能电动汽车业务,2024 年 3 月发布 Xiaomi SU7 系列,4 月交付 [49] - 五大核心技术提升汽车竞争力,包括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展现自研制造实力和智能融合优势,AI 全面赋能 [50] - 打通“人车家全生态”,实现软硬件深度协同,推动人、设备、智能服务协作进化,产品、技术、产业相互赋能 [53] - 庞大粉丝基数与成熟营销实力促成破圈,“人车家战略”稳固粉丝生态,终端销售渠道覆盖广泛 [54] - 获得独立造车资质,生产能力稳步成长,2024 年 7 月取得资质,6 月工厂双班生产,交付加速 [56] - SU7 Ultra 原型车亮相,性能进一步提升,0 - 100km/h 加速 1.97 秒,最高车速 350km/h,刷新上海国际赛车场圈速纪录 [60] 汽车业务快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发展 - 中国新能源汽车需求回暖,渗透率持续超 40%,2024 年 3 - 8 月销量同比增速多超 30%,8 月零售渗透率 53.9% [62] - 小米 SU7 对标纯电 B/C 级 20/30 万区间,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提升,2025 年 1 月销售 22897 辆,占新能源车当月批发量 2.58% [64] 小米进军电动车具备独特优势 - 自有工厂产能提速,借助自身体量优势,充裕现金流满足初期投入,自有工厂拉动产能爬升 [67] - 品牌认知具备优势,知名度超 95%,与“特蔚小理”同处第一梯队,品牌净推荐值居第三 [68] 盈利预测与估值 盈利预测 - 预计智能手机业务 24 - 26 年保持 25%、20%、18%增长,IOT 与智能生活消费产品业务 24 - 26 年保持 20%增长,互联网服务业务 24 - 26 年保持 10%稳健增长,其他业务收入占比稳定在 1.2% [70] - 汽车业务 24 - 26 年销量分别为 13.6、30、45 万辆,车辆单价年降幅 5% [70] 投资建议 - 预计 2024 - 26 年经调整净利分别为 253.15、319.16、383.86 亿元,对应 2025 年 2 月 21 日收盘价的经调整净利润 PE 估值分别为 54.35、43.11、35.85 倍,看好业务发展,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72]
小米集团-W(01810):新十年目标与征程,“人车家”全生态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