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知行汽车科技(01274):软硬一体智驾方案商,扩产品拓客户驱动新成长周期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知行汽车科技,给予“买入”评级 [2][9][8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知行汽车科技管理层技术基因浓厚,产品及客户推进顺利,营收稳步成长;公司兼具域控硬件和软件算法能力,是业内少有的软硬一体智驾方案商;受益于AEB标配及高阶智驾下探,基于地平线多产品即将量产;预计2024 - 2026年营收分别为14.0/19.9/29.8亿元,对应PS为3.7/2.6/1.7x [3][54][8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发展历程:2016年12月成立,2018年与Mobileye合作、建成苏州生产基地,2020年启动研发项目、实现L2级自动驾驶方案量产,2023年12月在港上市,2023 - 2025年产品及客户不断拓展 [15] - 股权架构:实控人宋阳先生直接持股21.57%,合计持股约36%,副总裁李双江持股约6.29%;控股子公司包括苏州知辛、知行(常熟/嘉兴)等 [17] - 管理层:创始团队均有博世从业经验,2024年4月原禾多科技高级副总裁蒋京芳加入任总裁 [20] - 产品矩阵:产品分前视一体机IFC和智驾域控IDC,基于四家芯片发展,IFC最高具备高速NOA能力,IDC 510预计2025年6月量产;产品从配套极氪拓展到奇瑞、东风等 [22][24] - 出海:2023.10在德国设子公司,2024.02助力车企通过欧盟新GSR法规认证,产品随客户进入多个市场,2024.07获欧洲某豪华高性能电动汽车品牌车型定点 [26] 财务分析 - 营收:2020 - 2023年营收由0.5亿元增至12.2亿元,2024H1营收6.4亿元,同比+17.1%;此前SuperVision贡献主要营收,后续IDC占比有望提升 [29] - 毛利率和净利润:2024H1整体毛利率7.1%,近年因SuperVision产品周期接近尾声致毛利率走弱,后续随新品放量有望改善;2021 - 2023年净利润持续减亏 [32] - 研发和经营管理:2020 - 2023年研发投入持续提升,2024H1接近2022全年;2024H1销售及管理费率分别为1.8%、3.6%,为历史较低水平 [34][35] 智驾行业 - 智驾等级划分:L2及以上细分多级别,具备NOA能力才是高阶智驾;泊车能力如APA自动泊车及AVP代客泊车同样重要 [39] - 终端智驾能力:L2及以上新车销量占比约60%,高阶智驾渗透率较低;高速/城市NOA低价格带供给少,2024年8月后城市NOA开始下探至20万元以下,预计2025年供给持续提升 [40][41] - 智驾决策环节:汽车E/E架构由分布式向中央集中式演进,由IFC向域控演进可实现更多高阶智驾功能,远期舱驾一体域控是发展方向 [45][46] - 终端决策硬件:基础L2车型占比较高,前视一体机更适配中低级智驾;行泊一体加速渗透,德赛、知行等为主要外部供应商;舱驾一体当前装配率较低,预计2025 - 2027年高速成长 [48][49][52] 公司发展 - 软硬一体能力:大部分智驾Tier1关注域控硬件或智驾算法其一,知行兼具二者,自研软件中间件,软硬件深度适配 [54] - IFC产品:已升级至第三代,最高支持高速NOA,2024H1营收1532万元,同比+188%;海外多个地区已要求标配AEB,国内法规制定中,2024年低价格带800 +万辆新车未配置智驾能力,IFC有望受益 [58][59][66] - IDC产品:大多行泊一体且具备L2++及以上智驾能力,2024H1营收6.0亿元,同比+16.6%;比亚迪推动智驾平权,鲶鱼效应或促其他车企加快平价智驾进程,知行在智驾域控布局多或受益;2024年新获奇瑞多车型定点;与地平线战略合作,25 - 26年多款基于J6芯片的域控新品将量产 [67][72][78] - 舱驾一体布局:2024年8月与航盛电子成立合资公司,专注舱驾一体业务研发、生产及销售 [80] - 海外业务:IFC及IDC多款产品已通过认证,配套奇瑞出海,2024年奇瑞出口量达114.5万辆,同比+21.4%,海外业务将成重要增长点 [85] 盈利预测和估值 - 盈利预测:预计2024 - 2026年营收分别为14.0/19.9/29.8亿元,毛利率分别为7%/17%/2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1.94/-0.67/0.18亿元 [88] - 估值:选取业务相近公司作可比公司,预计24 - 26年公司对应PS为3.7/2.6/1.7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