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金重工(002487):风电塔筒龙头,双海战略打开成长空间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大金重工,给予“买入”评级 [1][15][6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归母净利润为4.53/7.81/10.59亿元,同比+6.6%/72.3%/35.5%,对应当前股价PE 30.5/17.7/13.0X [1][13][15] - 公司坚定执行双海战略,海风塔筒、单桩产品出海顺利,出海产能配套扩张,海外海风建设加速,公司是最受益风电塔筒标的之一,有望持续受益海外海风高增长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关键假设 - 风电塔筒业务:陆风在“十四五”末期装机需求旺盛,公司陆风塔筒盈利能力预计稳定;国内海上风电25年有望迎来装机高潮,“十五五”需求旺盛;海外海风装机需求起量,公司海外塔筒及单桩出货量预计提升,海外销售毛利率优于国内,预计24 - 26年公司风电塔筒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5%/+48%/+28%,毛利率分别为22%/23%/24% [9][58] - 新能源发电业务:公司新能源业务持续扩容,在手发电站有望增加,考虑政策影响,电站毛利率可能小幅波动,但业绩预计持续增长,预计24 - 26年公司新能源发电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52%/+50%/+30%,毛利率分别为85%/84%/83% [10][59] 区别于市场的观点 - 市场担心国内海风塔筒、单桩内卷致盈利下滑,且国内装机需求不确定;报告认为国内风电装机需求旺盛,预计25年国内海风装机超12GW,26年超16GW,海外海风装机加速,2024 - 2033年欧洲/北美/亚洲(除中国)新增装机CAGR分别为25.28%/22.87%/27.98%,出海可缓解国内内卷,看好盈利稳定性 [11] 股价上涨催化剂 - 全球风电新增装机需求超预期;风电塔筒、单桩盈利能力超预期 [12] 估值与目标价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归母净利润为4.53/7.81/10.59亿元,同比+6.6%/72.3%/35.5%,对应当前股价PE 30.5/17.7/13.0X;选取海力风电、天顺风能、泰胜风能为可比公司,2025年3月12日Ifind一致盈利预测显示,对应2025年三家可比公司平均PE 12.30X;考虑公司出海优势、盈利能力和行业趋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3][15][63] 海风塔筒制造巨头,出海打开盈利空间 - 公司产品结构完整,海上风电产品领先:主营风电装备产品生产销售和新能源投资开发运营,风电装备制造板块产品多样,塔筒收入占比高,2024年上半年达90.2%,新能源发电占8.7%,是国内首家出口欧洲的海塔企业,客户覆盖知名企业 [18] - 专注风电行业二十余年,客户资源丰富:成立于2000年,2006年进入风电行业,客户覆盖三十余国家,累计交付新能源装备超100GW,规划产能200万吨/年,技术和规模跻身世界前列,海外获多种认证 [21] - 股权结构稳定:截至2024年Q3,前三大股东合计持有41.47%股份,实际控制人金鑫直接与间接共持有40.14%股份 [22] 产品结构优化,盈利能力提升 - 公司营收结构升级,19 - 23年营收CAGR 26.53%:2019 - 2023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2019 - 2023年营收CAGR为26.53%,归母净利润CAGR为24.73%;2024Q1 - Q3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受海外订单交付模式转换影响,后续推进海风出口,营收、盈利有望提升;风电塔筒业务是主要营收来源,占比呈下降趋势,新能源发电业务占比上升 [24][28] - 公司推动海风出口,盈利能力随之提升:受“海外海上”业务转型战略影响,2023年起海外出口占比提升,盈利能力改善,2024年上半年海外销售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6.41%升至55.92%;2024Q1 - Q3毛利率为27.19%,净利率为12.23%,24Q3单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提升 [30] 国内海风即将迎来装机潮,海外海风已站在放量起跑线 - 25年风电项目陆续开工,海风装机有望高增:海风项目陆续启动,广东区域部分项目已招、中标,预计25年国内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达12GW,同比+197% [33] - 25年海风招标有望高增长,“十五五”深远海风有望发力:2024年1 - 12月风机招标量同比+92.97%,其中海上风机9.20GW,同比+12.09%;23年海风竞配25.8GW,24年海风竞配达25.35GW [35][37][39] - 海外海风规划量大,欧洲为未来海风发展重点区域:至2030年,欧洲、美洲、亚太地区(除中国)海风装机目标高,预计海外风机年均新增装机量高速增长;2024 - 2033年欧洲/北美/亚洲(除中国)新增装机CAGR分别为25.28%/22.87%/27.98%,预计2026年起全球海上风电装机起量,欧洲增长迅速;英国第6轮CfD为海风发展提供预算,利好海上风电 [43][44][46] - 国内塔筒企业具备价格与产能优势,海上塔筒出口有待放量:全球风机大型化趋势显著,桩基直径需求扩大,预计欧洲单桩环节2027年供需紧张,欧洲企业扩产幅度有限,产能与需求有巨大缺口 [47][50][51] 海风出海龙头,多项优势奠定行业地位 - 布局三大出口产能,码头资源优势显著:公司布局“蓬莱+唐山+盘锦”三大出口海工基地,蓬莱基地是供应欧洲海上风电标准的全球最大单桩建造基地,盘锦基地产能上限规划为50万吨,曹妃甸基地预计2025年建成,总体设计产能50万吨 [53] - 海外在手订单充沛,获海外客户认可:海外布局早且成效显著,2023年海外海工年发运量近10万吨,24年H1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超60%,以单桩基础为核心产品;2023年从欧洲市场拿下的海上风电单桩总量全球领先,总签单量同比增长超50% [55] - 自有造船提高运输能力,进一步巩固出海优势:公司正在打造国际运输船队,一期2 - 4条甲板驳船已开始打造,2025年有望交付2条运输船只,未来将形成10 - 20条不同吨级超大型甲板运输系列船型的自有运输船队,自供驳船可节省协调时间,具备交付优势 [56]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关键假设:同前文关键假设内容 [58][59] -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 - 2026归母净利润为4.53/7.81/10.59亿元,同比+6.6%/72.3%/35.5%,对应当前股价PE 30.5/17.7/13.0X;选取可比公司,考虑公司优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