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振股份(301356):PVC地板龙头破局,涅槃开启新周期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12][7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天振股份作为PVC地板龙头,此前受美国供应链溯源影响业绩承压,但海外产能布局深化与RPET新品投放推动2024年订单加速修复,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预计24 - 26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将实现显著增长,考虑业绩修复、新品潜力和估值性价比,给予“买入”评级 [1][5][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PVC地板龙头破局,涅槃开启新周期 - 公司2003年成立,从竹地板转向PVC地板外贸代工,技术迭代且研发能力强,2018年推出MGO地板获认可,2019年越南子公司投产;2023年受溯源影响业绩下滑,2024年订单修复 [1][16][24] - 高管层及核心员工持股,激励充分,实际控制人方庆华、朱彩琴夫妇分别持股41.05%和14.03%,创始团队经验丰富 [23][25][26] 2 PVC地板全球高速替代,关税背景下东南亚产能崛起 2.1 需求端:PVC地板高速渗透,欧美为主要下游市场 - 全球地面装饰材料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剔除瓷砖后2024年规模达1718亿美元,同比升4.31%,2016 - 2024年复合增长率4.79% [27] - PVC地板环保、耐用、安全,加速普及,按形态分片材和卷材,片材优势明显;全球弹性地板近年加速替代,2022年销售量15.68亿平米,渗透率13.2% [29][30][32] - 欧美为弹性地板主要市场,2022年销售占比约59%,美国市场高速增长成最大下游市场;美国片材PVC地板渗透率从2017年9%至2022年达28.0% [34][37] - 美国PVC地板依赖进口,2018 - 2022年进口规模CAGR 14.8%,进口依赖度超50%;欧洲市场进口规模稳定高速增长,2012 - 2022年CAGR 12.68%,进口依赖度约25% [40][41] 2.2 供给端:中国为主,关税&溯源影响下东南亚占比迅速提升 - 中国凭借成本和产业链优势,2015 - 2022年PVC地板出口额复合增长率16.1%,2022 - 2023年受影响下降 [44] - 21年后美国进口中国PVC地板比例下行,东南亚产能重要性提升;2023年中国出口额40%来自美国,美国进口50%来自中国,越南占比达24.6%且有望提升 [45][48] - 中国在美、德、加三国PVC进口市场占领导地位,出口全球市占率2023年达55%;国内PVC代工市场参与者多、规模小,天振股份21年超越行业19年龙头,市占率23年前攀升,23年受溯源影响下滑 [46][48][49] 3 强制造&研发力为基,优质新品引领订单修复 3.1 产品:制造能力突出,客户订单提速回流 - 公司制造能力强、规模效应显著,溯源前毛利率和净利率高于友商,WPC品类优势明显 [51] - 公司推进海外产能建设,19年越南聚丰投产,24年计划在美国投资建厂,多元产能布局利于应对关税风险,推动订单回流 [53][55] 3.2 研发:推出RPET新品,引领行业Non - PVC发展 - 公司研发能力突出,持续推动行业工艺升级,研发费用率居行业前列,拥有34项专利,董事长、研发总监和外销总监贡献大 [56][57][60] - PVC原材料有污染性,Non - PVC地板呼声高;公司2024年推出RPET产品,已获国际大客户批量化订单,同行进度慢;RPET地板耐磨、耐热、外观好,有望成产业趋势 [60][61][64] 3.3 客户:深度绑定头部优质客户,订单回流可期 - 溯源前公司凭借产品和研发力绑定优质客户,如SHAW、TARKETT等,2018 - 2022年前五大客户占收入超80% [65] - 公司作为上市公司,产能充足、布局完善,凭借客群关系,订单回流可期;24Q3 - Q4业绩显著改善,25 - 26年加速修复 [65][70] 4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4.1 盈利预测 - PVC地板:预计24 - 26年销售1220/2135/2989万平,同比+175%/+75%/+40%,均价68.3/66.9/65.6元/平,同比+0%/-2%/-2%,毛利率4.5%/15%/20% [71] - RPET地板:预计24 - 26年销量100/750/2250万平,25 - 26年增速650%/200%,均价55/77/77元/平,25 - 26年增速40%/0%,毛利率13%/25%/28% [72] 4.2 估值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4 - 26年分别实现营收9.08/20.3/37.21亿元,同比增长191%/124%/83%,归母净利润-0.33/1.52/4.11亿元,26年同比增长170%,25 - 26年对应当前PE分别为25/9X [5][74] - 选取可比公司,25 - 26年平均PE 13/11X,考虑公司业绩修复、新品潜力和估值性价比,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