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银行(601998):瑞众人寿举牌点评:中长期资金助力价值发现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信银行作为高股息、低估值、低持仓的优质股份行,受益于中长期资金入市,估值有望修复[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面:盈利差距收窄 - 中信银行当前盈利能力领先股份行平均,但较头部银行招行仍有差距,24Q1 - 3 ROE 10.14%,优于其他股份行平均的 9.95%,但较招行的 15.38%仍有差距,其盈利能力劣势主要来自零售业务,在对公领域有较大优势[1] - 未来中信与招行盈利能力差距有望收窄,一是零售和对公的盈利差距将收窄,零售业务综合盈利能力下降,对公业务综合盈利能力平稳,中信银行对公业务能力突出,受益于盈利差收窄;二是高级法实施,加杠杆空间有望打开,当前中信银行推进高级法实施,如落地有望支撑 ROE 差距收窄;三是盈利能力收窄有望带动估值差距收敛,上市股份行 PB 估值和 ROE 水平基本呈正相关关系,截至 2025 年 3 月 14 日收盘,招行 2024 年 PB 估值为 1.09x,中信银行为 0.57x[1][2] 交易面:高股息低持仓 - 股息维度,中信银行高股息且分红比例潜在提升,截至 2025 年 3 月 14 日收盘,2024 年股息率 4.74%,高于四大行平均的 4.57%和上市银行平均的 4.49%,中短期中信集团计划提升分红比例,中长期中信银行资本压力有望改善,为分红比例提升奠定基础[3] - 持股结构,中信银行低持仓且转债扰动已经消退,24Q4 末,主动型公募基金重仓持股数目仅占自由流通股的 1.1%,重仓市值仅占公募基金整体持仓的 0.02%,可转债已于 2025 年 3 月 4 日摘牌[3] - 险资举牌,有利于推动中信银行价值发现,监管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本次险资“举牌”有助于中信银行价值发现和估值修复[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中信银行 2025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 0.69%/0.97%,对应 BPS 为 13.30/14.12 元,给予 2025 年 PB 估值 0.70x,对应目标价 9.31 元/股,现价空间 30%[5] 事件概览 - 3 月 12 日,瑞众人寿增持中信银行 300 万股,每股作价 5.9439 港元,总金额为 1783.17 万港元,增持后最新持股数目约为 7.44 亿股,最新港股持股比例为 5%,占中信银行总股本 1.3%[9] 财务摘要 |指标|2023A|2024E|2025E|2026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05,896|213,646|214,187|220,285| |(+/-) (%)|-2.60%|3.76%|0.25%|2.8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67,016|68,576|69,052|69,722| |(+/-) (%)|7.91%|2.33%|0.69%|0.97%| |每股净资产(元)|12.30|12.58|13.30|14.12| |P/B|0.58|0.57|0.54|0.51|[10] 中信银行分部盈利能力拆解 - 与头部银行相比,中信银行对公业务有优势、零售劣势较大,如 24H1 中信银行对公分部税前 ROA 较招行高 65bp,零售业务多项指标落后于招行[1][11] 中信银行主动型基金的持仓水平 - 中信银行主动型基金持仓水平偏低,24Q4 末,持仓占自由流通比例合计 7.8%,其中公募主动 1.1%,较其他银行处于较低水平[16] 报表预测值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主要财务比率等多方面给出 2023A - 2026E 的预测值,如贷款总额预计从 2023 年的 5,498,344 百万元增长到 2026 年的 6,669,799 百万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速预计 2025 - 2026 年为 0.69%/0.97%等[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