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基于汽车电子业务盈利能力改善不及预期、海外大客户面临加征关税催生潜在的供应链传导压力、结构件供应链格局分散化影响,将2025 - 2026年净利润预测由56/62亿元下调至50/61亿元,并新增2027年预测75亿元,同比增长18%/21%/23%,对应2.2/2.7/3.3元EPS,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17.5/14.5/11.8倍PE [4] - 2025Q2有望迎来AI服务器液冷、铜连接等关键零部件突破,2025Q3 ADAS下沉趋势加速、2026年海外大客户高端结构件有望重回钛合金升级趋势,维持“买入”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信息 - 报告日期为2025年3月26日,当前股价42.450港元,一年最高最低股价为61.550/23.200港元,总市值956.49亿港元,流通市值956.49亿港元,总股本22.53亿股,流通港股22.53亿股,近3个月换手率56.23% [1] 财务情况 - 2024Q4收入551.8亿元,环比增长26.7%小幅超预期,主要由安卓组装业务增长驱动;净利润12.0亿元,环比下滑22.2%不及预期,2024Q4毛利率环比下滑2.6pct至5.9%,分析由于低毛利的组装业务超预期增长、大客户新品NRE费用、集团股权激励提前计提及资产折旧影响 [5] - 2023 - 2027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1299.57亿元、1773.06亿元、1932.12亿元、2104.08亿元、2265.27亿元,同比增长21.2%、36.4%、9.0%、8.9%、7.7%;净利润分别为40.41亿元、42.66亿元、50.36亿元、60.81亿元、74.54亿元,同比增长117.6%、5.5%、18.1%、20.7%、22.6%;毛利率分别为8.0%、6.9%、7.5%、7.9%、8.4%;净利率分别为3.1%、2.4%、2.6%、2.9%、3.3%;ROE分别为13.7%、12.8%、13.3%、14.0%、14.8%;EPS分别为1.8元、1.9元、2.2元、2.7元、3.3元;P/E分别为21.8倍、20.7倍、17.5倍、14.5倍、11.8倍;P/B分别为3.0倍、2.6倍、2.3倍、2.0倍、1.8倍 [7] 业务前景 - 公司指引2025全年收入增长约10%、净利润增速大于收入增速 [6] - AI服务器液冷、铜连接等核心零部件有望于2025Q2取得积极进展,价值量更高、利润率更优有望提振长期成长性及阶段性估值 [6] - 比亚迪2025年2月宣布智驾平权战略,天神之眼下到10万元以下车型,国内主流车企跟进,理想、极氪等新势力有望推动基于VLA模型的高阶智驾方案上车,伴随比亚迪ADAS集中上量、汽车销量增长,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有望持续受益智驾平权趋势 [6] - 公司维持捷普业务收入持平指引,基于结构件量增价减相互抵消,需跟踪海外大客户相关业务利润实际兑现情况 [6]
比亚迪电子(00285):港股公司信息更新报告:等待液冷突破、ADAS加速、钛合金趋势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