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意味着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大盘涨幅10%以上 [6][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元年,特斯拉、Open AI、宇树等企业持续投入将驱动行业迭代加速并突破,量产及大规模应用曙光初现,商业化落地可期 [4] - 成本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大规模普及应用的重要因素,建议关注受益于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国产零部件优质企业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情况 - 特斯拉细化Optimus量产目标,2025年年产5,000台,已订购足够零部件支撑生产10,000 - 12,000台,但爬产需过程;2026年计划年产量提高至50,000台 [2] - Optimus初期可能以工业场景为主,长期若单价降至2万美元将推动消费级市场爆发,当前目标量级以企业客户为主 [2] - 特斯拉产能规划体现战略决心,技术优势和供应链布局提供支撑,但实现量产目标需克服技术验证、供应链协同和市场需求匹配等挑战,若顺利Optimus或成新增长引擎并推动行业标准化与规模化 [2] 1X公司人形机器人情况 - 1X计划在2025年底前将数百至数千台NEO Gamma部署至用户家庭进行早期测试 [1][3] - NEO Gamma通过完全学习的控制堆栈实现家庭场景下远程操作与自主任务执行能力,展示复杂家务动作,定位“家庭贴心助手”,设计兼顾安全性与低噪音,适配老年人和儿童共处场景 [3] - 1X与英伟达合作,通过技术协同与场景创新将NEO Gamma打造成家庭机器人标杆,其技术突破推动行业智能化、人性化发展,为消费级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路径提供参考,未来需关注量产成本控制、用户接受度、隐私安全及伦理合规等挑战 [3] 相关研究情况 - Figure推出人形机器人制造工厂BotQ,预计未来四年内扩展至年产10万台 [6] - 智元机器人发布智元启元大模型GO - 1,具身智能领域再度突破 [6] -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具身智能”与“智能机器人”,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升级 [6]
人形机器人行业快评报告:Tesla人形机器人生产目标进一步明确,1X计划部署NEOGamma至用户家庭早期测试
万联证券·2025-03-26 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