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力科技(300611):主业修复性高增长,人形机器人弹簧实现送样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4][5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前期并购整合初见成效,吉利、万都、长安等客户持续贡献增量;积极顺应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拓展智能悬架、人形机器人弹簧等新业务,未来几年业绩有望快速放量 [4] - 预计公司24 - 26年净利润1.18/1.83/2.5亿元,一年期合理估值为34 - 37元(对应2025年PE为39 - 42x) [4][52] 公司概况 - 成立于1990年,深耕弹簧业务,2017年于深交所挂牌上市,是中国弹簧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2][10] - 股权结构稳定,实控人为章碧鸿兄弟,持股39.65%,多次推出股权激励计划 [11] - 注重技术人才培养与挖掘,截至2023年末,研发人员204人,占员工总数11.47% [12] 业务布局 传统主业 - 主营刚性弹簧业务,占收入90%以上,包括底盘大弹簧和车身内饰、动力总成小弹簧,还有注塑件等产品 [16] - 底盘业务含单车4个、单个30 - 40元的悬架弹簧及单车2个、单个80 - 200元的传统稳定杆,贡献收入约50%;车身内饰及动力系统小弹簧单车数量多,单个价格2元内,占收入40% [2][16] - 过去五年收入复合增速达20.3%,2023年净利率回正,2024年大圆等资产加速导入国内客户,净利润有望持续回升 [18] 并购拓展 - 2017年收购上海科工100%股权,获工程塑料零部件开发能力;2021年收购江苏大圆和北京大圆70%股权,实现日系客户突破与冷卷技术升级;2023年收购上海核工69.04%股权,强化碟形弹簧技术储备;2024年收购AHLE公司核心资产,突破欧洲市场壁垒 [2][22] 海外布局 - 当前出口占比10%左右,主要是北美市场;2024年在墨西哥设立孙公司布局产能,收购AHLE公司核心资产,推进本地化生产和全球化业务布局 [3][31] 新业务拓展 - 拟投资6.5亿元于浙江绍兴投建年产200万件智能悬架及1000万件电动及液压驱动弹性元件产能,电动及液压驱动弹性元件可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 [3] - 人形机器人弹簧处于小批量交样阶段,已与多家机器人公司共同开发 [3] 市场空间与份额 - 底盘弹簧业务国内市场空间当前为130亿元,2027年有望提升至150亿元,公司当前市场份额超10% [25] 客户资源 - 拥有吉利、比亚迪、宝马等知名车企客户,以及万都、采埃孚等国际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客户 [28] 技术与设备 - 设备精度和生产效率行业领先,引进德国、意大利设备,变截面弹簧和稳定杆为行业领先水平 [30] - 测试中心2016年获国家CNAS实验室认证,具备第三方检测认可和全性能检验能力 [30] 盈利预测 假设前提 - 悬架底盘弹簧2024 - 2026年营收增速约为40%/44%/21%,毛利率约为15%/17%/18.5% [37] - 车身内饰弹簧2024 - 2026年分别贡献收入2.3/2.4/2.6亿元,毛利率稳定在35% [38] - 精密注塑件及通用弹簧2024 - 2026年分别贡献收入3.6/4.0/4.4亿元 [38] - 其他收入2024 - 2026年均贡献1.5亿元收入,毛利率稳定在69% [38] - 24 - 26年研发费率分别为3.50%/3.30%/3.15%,管理费用率分别为5.50%/5.30%/5.15% [38] 预测结果 - 预计未来3年营收分别为17.61/22.65/26.28亿元,同比+28%/+29%/+16%,毛利率分别为19%/20%/21% [39][40] -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1.83/2.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190.8%/54.5%/36.8%,EPS分别为0.56/0.87/1.18元 [40] 估值与投资建议 绝对估值 - 采用FCFF估值方法,得出公司价值区间为32 - 36元,估值中枢为33.8元 [45] 相对估值 - 选取华纬科技、双林股份、斯菱股份为可比公司,给予2025年39 - 42倍PE,对应合理估值区间34 - 37元 [50] 投资建议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