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周黑鸭(01458):H2利润率改善,关注新渠道变化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营收和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0.7%和15.0%,单店营收承压,2025年战略注重经营质量、提升店效和侧重利润,成本端价格预计低位,公司积极拓展新渠道,调整2025 - 2026年EPS分别为0.04 /0.04元,维持“增持”评级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础数据 - 总股本22.18亿股,香港股22.18亿股,总市值41亿港元,香港股市值41亿港元,每股净资产1.6港元,ROE(TTM)为2.7,资产负债率21.0%,主要股东为唐建芳,持股比例58.37% [3] 股价表现 - 1个月、6个月、12个月绝对表现分别为 - 4%、11%、17%,相对表现分别为 - 6%、 - 3%、 - 24% [5] 财务数据 利润表数据 - 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7.44亿、24.51亿、23.57亿、24.33亿、25.3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7%、 - 11%、 - 4%、3%、4%;营业利润分别为1.38亿、1.43亿、1.50亿、1.60亿、1.9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85%、4%、5%、7%、2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亿、0.98亿、0.99亿、1.06亿、1.3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61%、 - 15%、1%、7%、24%;每股收益分别为0.05、0.04、0.04、0.04、0.06元;PE分别为34.7、40.9、40.5、38.0、30.5;PB均为1.1 [7] 资产负债表数据 - 2023 - 2027年流动资产分别为21.31亿、18.93亿、19.39亿、21.37亿、23.27亿元;非流动资产分别为27.62亿、26.95亿、25.15亿、23.41亿、22.05亿元;资产总计分别为48.93亿、45.88亿、44.54亿、44.79亿、45.32亿元;流动负债分别为6.84亿、7.66亿、5.24亿、5.42亿、5.69亿元;长期负债分别为2.74亿、1.96亿、2.74亿、2.74亿、2.75亿元;负债合计分别为9.58亿、9.61亿、7.98亿、8.15亿、8.4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分别为39.35亿、36.27亿、36.57亿、36.63亿、36.88亿元 [8] 现金流量表数据 - 2023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3.61亿、4.16亿、4.20亿、3.51亿、3.39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5.63亿、4.82亿、 - 0.55亿、 - 0.77亿、 - 0.77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10.46亿、 - 4.78亿、 - 3.84亿、 - 1.05亿、 - 1.12亿元;现金净增加额分别为 - 1.03亿、4.20亿、 - 0.19亿、1.70亿、1.50亿元 [8][10] 主要财务比率 - 年成长率方面,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17%、 - 11%、 - 4%、3%、4%;营业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85%、4%、5%、7%、24%;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361%、 - 15%、1%、7%、24%。获利能力方面,毛利率分别为52.4%、56.8%、56.7%、56.7%、56.7%;净利率分别为4.2%、4.0%、4.2%、4.3%、5.2%;ROE分别为2.9%、2.7%、2.7%、2.9%、3.6%;ROIC分别为2.8%、2.9%、2.8%、3.0%、3.7%。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9.6%、21.0%、17.9%、18.2%、18.6%;净负债比率分别为0.0%、3.3%、0.0%、0.0%、0.0%;流动比率分别为3.1、2.5、3.7、3.9、4.1;速动比率分别为2.7、2.2、3.2、3.5、3.6。营运能力方面,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6、0.5、0.5、0.5、0.6;存货周转率分别为4.4、3.9、3.6、4.2、4.2;应收帐款周转率分别为13.2、11.7、11.4、12.5、12.6;应付帐款周转率分别为12.8、13.8、11.9、13.8、13.8。每股资料方面,每股收益分别为0.05、0.04、0.04、0.04、0.06元;每股经营现金分别为0.15、0.08、0.18、0.15、0.14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65、1.53、1.53、1.54、1.55元;每股股利分别为0.16、0.05、0.04、0.04、0.06元。估值比率方面,PE分别为34.7、40.9、40.5、38.0、30.5;PB均为1.1;EV/EBITDA分别为7.3、8.5、8.6、9.5、9.5 [9]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实现营收24.5亿,同比下降10.7%,归母净利润9820万,同比下降15.0%,收入下滑系消费需求复苏弱、门店销售承压。单2024H2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11.9亿/0.6亿,同比 - 10.3%/+372%,受益于成本&所得税率下降,H2利润改善明显 [6] - 门店总数由2023年底3816家净减785家至3031家,自营门店较年初净减少129家至1591家,收入13.9亿,同比 - 5.1%;特许经营门店净减少656家至1440家,收入6.1亿,同比 - 21.9%;线上渠道营收3.3亿,同比 - 15.5%;其他收入1.1亿,同比 + 15.6%。2024年单店平均营收略降,直营店/特许经营门店平均单店分别同比 - 9.3%/-9.9%,降幅较2024H1有所收窄 [6] - 2024年交通枢纽店净增36家,其他类型门店闭店数上升,交通枢纽/商圈、商业体、商超/社区/其他门店数分别为355/1752/593/331家,较年初净 + 36/-504/-252/-65家,2024年在华中地区试点锁鲜和散装二合一门店,增加门店客流 [6] - 2024年毛利率56.8%,同比 + 4.4pct,主要系原材料价格回落、供应链优化。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 + 4.6pct/-1.0pct,销售费率上升系租金成本上升、高势能点位投入增加,管理费用率优化降系人工成本下降。2024年净利率4.0%,同比下降0.4pct,其中H2净利率同比 + 4.4pct,环比 + 2.9pct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