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周黑鸭(香港)(01458)
icon
搜索文档
从泡面到文创雪糕,一节车厢,浓缩二十年食品饮料消费变迁
新消费智库· 2025-10-13 21:0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旅客在火车车厢内的食品饮料消费趋势,从过去以满足基本饱腹需求的“出行搭子”(如泡面、榨菜),演变为如今追求便捷、健康、体验和情绪的“情绪搭子”,这背后反映了二十多年来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历程 [10][12][49] 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的火车消费特征 - 1999年中国首个“黄金周”出现,全国出游人数达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当时火车上的主流食品是泡面、花生、瓜子、八宝粥等 [8][13][14] - 康师傅红烧牛肉面(1992年上市)因其纸碗包装、附带叉子、增加酱料包以及1.98元的亲民定价,迅速成为火车场景的爆品,推动了方便面口味的本土化创新 [17][18] - 同期其他“国民产品”如娃哈哈AD钙奶(1996年上市,首年产值6.85亿元)、康师傅和统一的冰红茶(分别于1997年和1995年上市)也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 [14] 2000年代后火车零食的多样化发展 - 有友泡椒凤爪因其易于分享的包装和辣味带来的“破冰”效果,在火车车厢内流行 [22] - 娃哈哈八宝粥凭借开盖即饮的设计,在颠簸车厢中也能保持食用“从容” [26] - 香飘飘杯装奶茶则因其冲泡便捷性,成为许多乘客餐后的“下午茶”选择 [28] - 此阶段食品选择虽增多,但“顶饱”和“打发时间”仍是核心诉求 [31] 食品工业技术进步驱动消费升级 - 周黑鸭于2012年引入“气调锁鲜包装”,将卤味熟食保质期延长至3-5天,提升了便携性和口感新鲜度,使其成功渗透火车场景,2023年其在交通枢纽渠道门店净增141家至319家 [36][37] - 三顿半的冻干咖啡小罐装、水獭吨吨的冻干果茶以及柠檬共和国的柠檬液等产品,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了“随时随地,快手可得”的消费体验,什么值得买数据显示“冻干咖啡”GMV在2024年国庆前同比增长271.49% [41][42][48] - 健康即食类产品需求旺盛,什么值得买数据显示“每日坚果”GMV同比增长68.13%(其中沃隆品牌增长170.17%),“安慕希”酸奶GMV同比增长78.09% [48] 文旅融合与在地性体验成为新趋势 - 文创雪糕进入火车场景,如广西铁路推出的火车主题文创雪糕和武汉站的建筑造型雪糕,增强了旅途的在地性体验和仪式感 [51][52][55] - 地域特色预包装食品在车厢内流行,如内蒙古手撕牛肉、新疆西梅等,被称为“新火车三件套”,各地老字号品牌(如青岛高粱饴、江西煌上煌)也通过火车渠道提升曝光 [57][60][62][64] - 高铁菜单引入各地特色食品(如蔡林记热干面、秋林红肠),使列车成为“全国流水席”,满足了消费者对地域风味的渴望 [64]
周黑鸭入围《经济观察报》2024—2025年度受尊敬企业
经济观察网· 2025-10-13 17:57
2025年10月13日,周黑鸭在优质运营、创新突破、社会贡献等指标中表现优异,根据经观受尊敬企业组 委会初步评估,入围《经济观察报》2024—2025年度受尊敬企业。 ...
周黑鸭20251010
2025-10-13 09:00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公司为周黑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周黑鸭)[1] * 行业为休闲卤制品行业 [2]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业绩表现与展望 * 2025年上半年业绩实现底部反转 利润超1亿元 [2] * 2025年全年预计保持百分之大几十的利润增速 [2] * 2025年上半年单店效益恢复双位数提升 同店增速恢复至小个位数增长 [2][4] * 2025年下半年净利润可能环比减少 但全年仍预计保持高增速 [7] * 2026年希望整体门店业务保持双位数增长 [7] 门店策略调整 * 2024年关闭部分门店后 2025年中门店数量为2,800多家 直营与特许门店占比6:4 [2][3] * 2025年下半年门店数量恢复正增长 目标维持在3,000家左右 [2][3] * 未来重点关注门店质量而非数量 预计每年门店增长规模控制在个位数 [2][9] * 2025年上半年新开门店平均回报期较2024年缩短约3个月 [3][11] * 新开门店选址偏好高势能商圈 商业体及交通枢纽 [3][13] * 大部分门店平均面积约为二三十平方米 2025年上半年平均销售额约80万元 [10] * 特许经营模式下毛利率约40%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率达到双位数水平 [10] * 公司目标是恢复到疫情前100万以上的单店销售水平 [10] 流通渠道发展 * 流通渠道成为中期发展战略重点 2024年渠道业务规模不到1亿 [2][5] * 2025年目标翻倍至2亿 已进入山姆会员商店并计划推出更多单品 [2][5][7] * 2026年目标5亿 希望三年内达到10亿规模 [2][9] 海外市场布局 * 2025年以贸易形式进入马来西亚Mix超市 上架20多个SKU产品 并计划开设首家海外门店 [2][6] * 未来拓展至北美市场 建立本土化供应链 [2][6] * 未来三年内希望海外业务达到亿元级别收入 [9][10] * 成立复调合资公司 研发推出黑鸭煲 火锅底料等调味料产品 [6] 成本与费用控制 * 压副产品原材料占成本最大比重 公司向主要供应商采购并储备优质小型供应商库 制定灵活采购策略 [2][14] * 目前压副原材料成本处于较低水平 公司根据市场供需关系适时采购或囤货 [14] * 拓展蔬菜 海鲜类产品以分散成本压力 [2][14] * 通过会员运营提升中后台产能利用率 实现降本增效 [8] * 坚持严格管理投入产出比 确保必要投入 严控不必要费用 [8] 分红政策 * 公司股息支付率至少为60%以上 [3][17] * 过去几年平均分红比例在80%-90%以上 2024年达到100% [3][17] * 未来将继续努力增厚净利润 增加股东分红 [3][17] 其他重要内容 管理调整与市场沟通 * 公司创始人于2024年6月重新担任CEO 并对公司战略进行梳理 [3] * 中报发布后 投资者普遍认可公司2025年的变化及战略方向 [18] 产品与供应链策略 * 公司暂时没有计划向上游延伸 通过高标准要求影响上游质量 [16] * 采取产供销协同策略 通过不同阶段针对不同产品进行促销 以获得更好的毛利率空间 [15]
从泡面到文创雪糕,一节车厢,浓缩二十年食品饮料消费变迁
36氪· 2025-10-09 09:00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旅客在火车车厢内的食品饮料消费偏好,从过去以满足基本饱腹需求为主的功能性产品,转变为追求便携、健康、新鲜口感及情绪价值的场景化、体验型产品,这一变迁反映了过去二十年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历程 [6][9][37] 旅游消费趋势演变 - 1999年首个国庆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 [5] - 2024年国庆假期全国国内出游人数增至7.65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达到7008.17亿元 [5] - 2024年国庆假期,江西景德镇酒店10月1日入住量同比增加30%,北京升旗仪式搜索热度环比增长12倍 [5] 早期车厢食品(约1995-2000年代) - 康师傅1992年推出红烧牛肉面,其纸碗包装和内置叉子解决了火车上泡面的容器问题,定价1.98元远低于当时火车餐食10多元的价格 [12][14] - 康师傅在面中增加牛肉酱料包,相比仅含调味粉包的产品更具风味吸引力,其创始人因在火车上食用泡面香味吸引乘客而发现市场需求 [14] - 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康师傅小鸡炖蘑菇面等本土风味产品进一步推动了泡面在车厢的普及 [15] - 有友泡椒凤爪的小块分袋设计适合分享,辣味具有"破冰"作用;娃哈哈八宝粥开盖即饮设计便于在颠簸车厢食用;香飘飘杯装奶茶依靠车厢热水即可冲泡 [18][20][22][24] 现代车厢食品消费新趋势 - 周黑鸭2012年引入气调锁鲜包装,将保质期延长至3-5天,提升了便携性和口感新鲜度,2023年在交通枢纽渠道门店净增141家,总数达319家 [27][28] - 冻干技术应用广泛:三顿半即溶咖啡小罐装、水獭吨吨冻干果茶、柠檬共和国柠檬液等产品满足乘客对现制口感饮品的需求,其中"冻干咖啡"关键词下商品GMV在2024年国庆前同比增长271.49% [30][31][33][35][37] - 健康即食零食受青睐:"每日坚果"关键词商品GMV同比增长68.13%,其中"沃隆"品牌GMV同比提升170.17%;酸奶品牌"安慕希"关键词下产品GMV同比增长78.09% [37] 车厢作为文旅体验场景 - 广西铁路和武汉火车站推出火车主题或车站造型的文创雪糕,将饮食与在地文化体验结合 [38][39][42] - 车厢内出现以地域特色为主的"新火车三件套",如内蒙古手撕牛肉、新疆西梅等无品牌但突出产地标识的零食,以及青岛高粱饴、南昌客运段的煌上煌牛肉干等地方品牌产品 [43][45][47] - 列车菜单引入蔡林记牛肉热干面、秋林哈尔滨红肠等各地特色预包装食品,使车厢成为地域美食的展示平台 [47]
从泡面到文创雪糕,列车车厢浓缩20年消费变迁
新浪财经· 2025-10-08 19:08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旅客在火车车厢内的食品饮料消费偏好,经历了从满足基本饱腹功能到追求场景体验和情绪价值的显著变迁,这背后反映了中国食品饮料行业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6] 行业变迁与消费趋势 - 1999年第一个国庆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2800万人次,旅游收入141亿元,至2024年国庆假期出游人数已达7.65亿人次,旅游总花费7008.17亿元,消费能力大幅提升 [3] - 食品饮料消费从单一功能性补给向场景化、体验型消费跃迁,消费者在旅途中更倾向于选择好看好拍、有仪式感、能带来情绪愉悦的产品 [4] - 1990年代末是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创新黄金期,农夫山泉天然水、康师傅和统一冰红茶、娃哈哈AD钙奶等国民产品相继上市,AD钙奶上市首年产值达6.85亿元 [7] 传统“火车食品”的兴起与特点 - 康师傅红烧牛肉面通过纸碗包装配塑料叉、增加牛肉酱料包、亲民定价(1.98元)等创新,很好地满足了火车乘客快速充饥的刚需,远低于当时火车餐食10多元的售价 [8][11] - 有友泡椒凤爪因小块装袋设计易于分享,辣味能“点燃情绪”,成为车厢内的“破冰神器” [13] - 娃哈哈八宝粥开盖即饮的设计适应颠簸车厢,香飘飘杯装奶茶依赖车厢热水,体现了当时产品对便携性和基础功能的重视 [16][18] 新时代消费“新宠”与技术驱动 - 周黑鸭2012年引入“气调锁鲜包装”,将卤味保质期延长至3-5天,更便携且口感更新鲜,2023年在交通枢纽渠道门店净增141家至319家 [22][23] - 冻干技术应用普及,什么值得买数据显示国庆前“冻干咖啡”GMV同比增长271.49%,三顿半、水獭吨吨等品牌产品满足乘客对新鲜便携饮品的需求 [25][26][28] - 健康即食产品受青睐,国庆前“每日坚果”GMV同比增长68.13%(沃隆品牌增170.17%),“安慕希”酸奶GMV同比增长78.09% [32] 文旅融合与在地性体验 - 文创雪糕进入火车场景,如广西铁路推出4代车型车头造型雪糕,武汉站推出站体造型雪糕,增添旅途趣味性和纪念价值 [34][36] - 地域特色预包装食品流行,西梅、奶酪、牛肉干被称为“新火车三件套”,各地区品牌如青岛高粱饴、江西煌上煌牛肉干等借助火车渠道提升曝光 [36][37][39] - 高铁菜单引入武汉蔡林记热干面、哈尔滨秋林红肠等地方特色食品,使列车成为品尝全国风味的“流水席” [41]
周黑鸭(01458) - 截至二零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2 16:32
股本信息 - 截至2025年9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50,000美元,股份50,000,000,000股,面值0.000001美元[1] - 截至2025年9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2,159,709,500股,库存股份0,总数2,159,709,500股[2] 股份购回 - 2024年5月30日购回股份,截至2025年9月30日未注销-13,927,500股[4] - 2025年5月16日购回股份,截至2025年9月30日未注销-29,542,000股[4] - 2025年4 - 6月多时段购回不同数量普通股[5]
关店,关店,关店,行业寒意平等地传递给卤味三巨头
36氪· 2025-09-29 15:26
行业整体趋势 - 卤味行业告别规模至上时代 从万店竞赛转向集体瘦身 [1][2][23] - 2024年卤味行业市场规模达1573亿元 同比增速骤降至3.7% 较2021年前年均15%以上增速大幅放缓 [18] - 区域性品类逆势扩张 衢州鸭头全国门店数达约2.9万家 [18][19] 三巨头经营表现 - 2023年上半年绝味食品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周黑鸭营收12.23亿元同比下降2.93% 煌上煌营收9.84亿元同比下降7.19% [7] - 绝味食品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滑40.71% 周黑鸭净利润1.08亿元暴涨228% 煌上煌净利润0.77亿元同比增长27% [10] - 绝味门店数从2023年底15950家缩减至10838家 减少超5000家 煌上煌门店从3660家减至2898家 周黑鸭门店从3031家减至2864家 [8][9] 商业模式对比 - 绝味采用纯加盟模式 早期加盟费0.4-0.8万元 主攻下沉市场 [4] - 周黑鸭长期坚持直营模式 2019年才开放加盟 初始资金要求500万元以上 [13] - 周黑鸭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58.6% 煌上煌31.96% 绝味仅29.92% [6] 产品与定价策略 - 三巨头产品聚焦鸭副产品 2012-2023年累计涨价60-80% [14] - 周黑鸭锁鲜盒定价30-40元/盒 绝味260克鸭脖卖25元 煌上煌250克卖24.9元 衢州鸭头整根仅售8元 [14][20] - 周黑鸭2024年上半年总销量14.38万吨同比下降1.6% 订单平均消费53.56元 [14] 竞争格局变化 - 新式热卤品牌盛香亭 研卤堂以"现卤现卖"切入正餐场景 [15] - 休闲零食品牌良品铺子 三只松鼠 百草味推出真空卤制品抢占市场 [16] - 绝味单店月均销售额从2023年约3.7万元下降至约2.1万元 [21] 战略转型举措 - 绝味推出奶茶业务和"绝味Plus"餐吧店 跨界融合炸卤 甜品 啤酒 [24] - 煌上煌以4.95亿元收购福建立兴食品51%股权进军冻干食品赛道 [25] - 周黑鸭实行"锁鲜&散卤/热卤二合一"策略 新增现捞热卤和散装产品 推出复合调味料延伸至家庭厨房场景 [25]
“武汉好礼”亮相广州2025中食展
长江日报· 2025-09-27 09:00
展会概况 - 2025中食展(广州)于9月26日在广交会展馆B区开幕 武汉贸促展团在11 2展馆亮相 共有20余家武汉企业参展 [1] - 展会吸引来自4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展团 近1000家食饮企业参展 汇聚全球食品行业最新产品 [1] 武汉展团组织与参与 - 武汉贸促展团由武汉市贸促会 武汉食品工业协会共同组织 武汉世贸展览有限公司承办 旨在搭建武汉与全球食品产业对接桥梁 [2] - 武汉市贸促会连续三年组织武汉农业及食品名优企业参展 通过中食展平台推动产品出海并吸引大湾区投资 [4] 企业参展表现 - 方氏食品展出新品苹果鸡肉肠 成为现场最受欢迎产品之一 去年参展火爆程度已超预期 [2] - 金汇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产品进入山姆 盒马 麦德龙等大型商超 连续三年参展以拓展国际消费市场 [2] - 绿坡食品有限公司展出"绿坡鸡""汉味黑鸭"等明星产品 首日上午人流高 已与广州 深圳经销商达成两笔订单 并与泰国 印尼 越南经销商达成合作意向 [2] 产品市场反响 - 热干面 卤味 特色食品等百余种"武汉好礼"亮相 大汉口 周黑鸭等展台人气高涨 展品供不应求 [2] - 澳大利亚参展商现场称赞武汉烤肠"又香又好吃" [2] - 俄罗斯采购商在金汇泉食品展台驻足询问产品细节 [3] 行业影响与战略方向 - 武汉食品工业协会认为"武汉味道"获得高度认可证明其强大市场潜力和跨地域吸引力 将搭建更畅通产销桥梁拓展华南市场 [4] - 通过展会加速武汉食品产业与国际标准接轨 实现"以展促销 以展引商 以展促产"的立体化目标 [4]
卤味生意,真的不好做了
虎嗅APP· 2025-09-26 22:56
行业整体表现 - 卤味行业面临营收和净利润下滑 绝味2024年营收62.57亿元同比减少13.84% 净利润2.27亿元缩水34.04% 周黑鸭收入24.51亿元同比下滑10.7% 煌上煌营收17.39亿元同比减少9.44% [7][8] - 2025年上半年三大巨头持续承压 绝味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净利润1.75亿元下降40.71% 煌上煌营收9.84亿元下降7.19% 周黑鸭营收12.22亿元下降2.9% [13][14] - 门店数量大幅缩减 截至2025年8月绝味门店10838家较2023年峰值15950家减少5112家降幅32% 煌上煌2025年上半年门店2898家同比减少1154家降幅30% 周黑鸭门店2864家减少600家降幅17% [15] 成本与定价策略 - 原材料成本占比高达70%-80% 对上游价格波动极其敏感 光大证券研报显示原材料成本构成主要部分 [19] - 终端产品定价显著上涨 鸭脖约60元/斤 鸭肠130元/斤 鸭舌200元/斤 周黑鸭锁鲜装鸭脖2023年售价60元/斤较2012年45元/斤上涨33% [17][19] - 毛利率逆势提升 绝味毛利率提升6.1个百分点至33.96% 周黑鸭毛利率达56.8%增加4.4个百分点 企业通过维持高价保障利润而非薄利多销 [15] 市场竞争与消费变化 - 同质化竞争严重 商品结构相似度达70%以上 行业平均净利率仅3%-5% 部分门店通过8折促销加剧内卷 [9][26] - 消费渠道多元化分流 电商平台、社区团购和量贩零食店以更低价格提供同类产品 传统门店客流被严重分流 [22][26] - 消费观念转变 47.2%消费者因涨价超10%减少购买 44%消费者因口味重不符合健康需求减少购买 近60%消费者倾向性价比更高替代产品 [18][24][26] 企业经营案例 - 单店经营压力凸显 北京加盟店案例显示日均营业额从1500元降至800元 月净利润从8000元以上降至3000元 房租从5500元涨至8000元涨幅45% [6][9] - 头部企业采取关店止损 煌上煌通过大规模关店实现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 周黑鸭通过原材料成本下降和门店优化实现净利润1.08亿元增长228% [13][14] - 新兴渠道与模式冲击 消费者转向大超市购买熟食卤味 线上卤味制作教程普及推动DIY趋势 社交平台"卤味自由"话题讨论增多 [10][26]
卤味行业困境:“卖得少、店变少”
36氪· 2025-09-26 11:0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绝味营收62.57亿元同比减少13.84% 净利润2.27亿元缩水34.04% [3] - 周黑鸭2024年收入24.51亿元同比下滑10.7% 净利润9820万元下降15.03% [3] - 煌上煌2024年营业收入17.39亿元同比减少9.44% 净利润4033万元锐减42.86% [3] - 2025年上半年绝味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归母净利润1.75亿元下降40.71% [7] - 2025年上半年煌上煌营收9.84亿元同比下降7.19% 周黑鸭营收12.22亿元同比下降2.9% [7][9] 门店规模变化 - 绝味2025年8月在营门店10838家较2023年峰值15950家减少5112家降幅32% [9] - 煌上煌2025年上半年专卖店2898家同比减少1154家降幅近30% 其中加盟店减少1120家 [9] - 周黑鸭2025年上半年门店总数2864家同比减少近600家降幅17% 华中地区净减少273家 [9] - 2024年三大巨头合计关店数量超5000家 [11] 成本与定价结构 - 卤味企业原材料成本占比70%-80% 极易受上游价格波动影响 [17] - 绝味2022年初提价5% 同年7月再次对鸭掌等产品提价7%-10% [15] - 周黑鸭锁鲜装鸭脖售价从2012年45元/斤升至2023年60元/斤 [15] - 当前鸭脖类产品终端售价约60元/斤 鸭肠130元/斤 鸭舌200元/斤 [14] 消费者行为变化 - 47.2%消费者因涨价超10%减少购买 44%因口味重不符合健康需求减少消费 [14] - 近60%消费者因价格过高减少消费频次 45%转向性价比更高替代品 [20] - 消费者称卤味为"卤味刺客" 社交媒体多次出现"卤味太贵"热搜话题 [12][14] 竞争格局演变 - 单店500米范围内出现20余家卤味店 包括传统巨头与新兴品牌同质化竞争 [4] - 行业平均净利率仅3%-5% 价格战导致利润率持续下降 [22] - 电商/社区团购/量贩零食店等新渠道以更低价格分流传统门店客流 [22] 企业战略调整 - 煌上煌通过关店实现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 [7] - 周黑鸭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228% 主要受益原材料成本下降与门店优化 [9] - 绝味毛利率提升6.1个百分点至33.96% 周黑鸭毛利率达56.8%增加4.4个百分点 [11] - 企业选择维持高价保证利润而非薄利多销 被业内视为饮鸩止渴策略 [11] 行业挑战分析 - 房租与人工成本年均增长8%-10% 冷链物流要求高推高供应链成本 [22] - 商品结构相似度达70%以上 线上DIY教程普及削弱线下消费需求 [22] - 头部企业过度扩张后进入消化期 单店收入下滑与市场饱和并存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