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1][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4年收入及利润下滑受开发业务拖累,运营及服务业务贡献毛利润占比达70%且稳健增长;开发业务销售及拿地承压,运营及服务业务四大非开发业务航道稳健增长,25年预计开业购物中心11座;债务规模有序压降,25年或为有息负债到期高峰期,经营性贷款稳增或保障偿付,26年后经营及服务业务利润或足以应对剩余每年公开市场债务偿付;关注25年下半年公开市场债务压力缓解进程,25年底资金压力或显著缓释,可支配自由现金流或边际回升,关注投资循环增强及估值提振可能 [1][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与估值 - 预计25E/26E/27E EPS分别为0.96/1.05/1.14元/股,同比分别-37%/+9%/+9%,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5/8.7/8.0 [1][12] - 2023 - 2027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810.94亿元、1274.75亿元、1094.54亿元、826.78亿元、734.0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8%、-30%、-14%、-24%、-11% [3] - 2023 - 2027E营业利润分别为193.26亿元、109.36亿元、65.18亿元、86.19亿元、99.2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2%、-43%、-40%、32%、15% [3] - 2023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8.50亿元、104.01亿元、66.02亿元、72.10亿元、78.2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7%、-19%、-37%、9%、9% [3] 24年业绩情况 - 24年营业收入/税前利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5亿元/187亿元/104亿元,同比分别-29%/-24%/-19%,核心归母净利润69.7亿元,同比-38% [2] - 营业收入同比下滑受房地产开发业务拖累,24年开发业务收入1008亿元,同比-35%,运营业务收入135亿元,同比+5%,服务业务收入132亿元,同比+10%,运营及服务业务贡献收入占比21%,贡献毛利润占比70% [2] - 税前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受益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24年整体毛利率同比下滑0.9pct至16%,开发业务毛利率下滑4.9pct至6.1%,运营业务毛利率下滑0.9pct至75.0%,服务业务毛利率提高0.4pct至31.4%;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0.4pct/+0.5pct/-0.02pct至3.3%/3.5%/0.07%;投资收益占收入比例下降0.2pct至0.7%;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营收比例上升2.6pct至3.7% [2] - 归母净利润增速高于税前利润,受益于少数股东损益占比下降,土增税占税前利润比例上升3.7pct至8.3%,所得税开支占税前利润比例上升0.8pct至26.9%,少数股东损益占净利润比例下降10.8pct至14.2% [2] - 24年核心净利润派息率30%,对应当前股价股息率为3.5% [2] 业务展望 - 开发结算或滞后反应过去两年行业下行趋势,25年结算收入或面临下行压力,毛利率或进一步承压;运营及服务业务收入有望持续增长,业务规模有望稳定增长,带动收入及利润占比持续提升 [9] 开发业务情况 - 24年受市场下行及近年补货力度较低影响,全口径销售额1011亿元,同比-42%,销售面积712万方,同比-34%,销售均价14194元/平,同比-12% [10] - 24年估算全口径拿地金额110亿元,同比-69%,拿地面积83万方,同比-77%,拿地楼面价13285元/平,同比+37%,估算全口径拿地力度11%,较23年下降10pct [10] 运营及服务业务情况 - C2商业投资:24年租金收入110亿元,同比+7%,同店同比+0.3%,24年新开业购物中心11个,25年预计新开业11个,截止24年末累计开业购物中心89个,累计开业商场建面930万方,同比+17%,截止24年末出租率97%,较23年末+1pct [11] - C3资产管理:24年资产管理收入31.8亿元,长租公寓租金收入26.5亿元,同比+4%,截止24年末长租累计开业间数12.4万间,同比+1%,24年末长租出租率95.3%,较23年末-0.2pct [11] - C4物业管理:24年实现收入114.2亿元,同比+8%,截止24年末累计在管面积4.1亿平,同比+14% [11] - C5智慧营造:24年实现收入12.1亿元 [11] 债务情况 - 截止24年末,有息负债1763亿元,较23年末-8%,货币资金494亿元,较23年末-18%,剔预资产负债率57.2%,较23年末-3.2pct,净负债率51.7%,与23年末-4.2pct,现金短债比1.63,较23年末-0.62,融资成本为4.00%,较23年末-24bp [11] - 类型结构上,境内债券/境内贷款/境外美元债/境外贷款分别为203亿元/1285亿元/95亿元/180亿元,占比分别为12%/73%/5%/10% [11] - 期限结构上,一年以内到期有息负债为302亿元,占比17%,同比+3pct,判断25年或为有息负债到期高峰期,到25年底资金压力或显著缓释,可支配自由现金流或边际回升 [11] - 截止25年3月28日,公开债券规模233亿元,25年剩余公开债到期规模71亿元,26 - 32年公开债券到期规模分别为59亿元/24亿元/33亿元/32亿元/13亿元,26年开始经营及服务业务利润或足以应对剩余每年公开市场债务偿付 [11] - 截止24年末经营性物业贷余额773亿元,24年净增299亿元,后续在经营性物业贷款上仍具有一定融资空间,对25年到期有息负债偿还提供保障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