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策略周报:关税对指数可能是一次性冲击-2025-04-06

核心观点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影响大,但对A股指数可能是一次性冲击,A股牛市受股市政策和估值周期、房地产去杠杆周期、各行业去产能周期共同作用,出口影响没那么大,关税冲击会拉长震荡时间,大概率不终结牛市 [3][11] 策略观点 短期影响 - 关税对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影响大,但对A股指数可能是一次性冲击,上一次全球宏观事件新冠疫情期间美股跌幅远大于A股,因2015 - 2018年国内股市多数行业经历去泡沫、去产能和去杠杆周期,整体估值低,2020年初疫情冲击时大部分行业产能格局好,对上市公司盈利和A股指数影响时间短暂 [4][12] 1 - 2年影响 - 出口影响小于国内经济周期力量,2018 - 2019年股市调整主要在2018年,2018年底 - 2019年出口下滑对股市影响小,2018年国内去杠杆社融下降股市熊市,2019年去杠杆结束社融回升股市走牛,2025年国内稳增长发力,经济力量增强对牛熊市影响更重要 [4][17] 长期影响 - 技术、劳动力和资本的最优组合是经济增长核心,自由贸易或贸易保护、稳增长或刺激消费是实现手段,中国制造业优势明显,已度过完全依赖出口启动经济阶段,当下大概率进退有度 [4][19] 短期A股策略观点 - 关税冲击会拉长震荡时间,大概率不改变牛市趋势,如2013年钱荒和2020年初新冠疫情,虽冲击大,但因股市政策和估值周期反转,股市未跌回熊市,调整后继续上行 [3][20] 未来1个月配置建议 - 银行钢铁建筑(海外经济敏感性低、国内政策敏感高和低PB修复)>地产消费(国内稳增长力量估计还会继续发力)>港股互联网(海外波动加大,中国资产配置意愿上升),牛市震荡末期新一轮上涨前大概率风格转向大盘,建议成长内部转配港股互联网,价值内部关注指数权重(银行)、破净类价值股(钢铁) [26] 行业配置观点 - 周度配置建议行业组合为银行、农林牧渔、钢铁、港股互联网 [27] - 周期方面商品价格受产能周期正面支撑,过去1 - 2年价格走弱受库存周期和国内地产下降影响,25年需求负面影响或减弱,黄金上涨是商品长期牛市的证据 [27] - 消费板块估值大多处于2010年以来中等偏下水平,投资机会局限于新消费模式、部分行业高分红属性、出海三个方向 [27] - 成长领域长期AI和机器人产业趋势强,短期未来一季度面临扰动,A股历史上成长股牛市阶段有2个季度超额收益后往往有季度相对收益回撤,4月是A股主题降温阶段更关注业绩 [27] - 金融地产方面金融估值有性价比,上涨逻辑一是房地产下滑对金融体系冲击结束,银行等行业估值低估不合理,二是监管鼓励ETF发展等有利于银行等板块 [27] 本周市场变化 指数表现 - A股主要指数均下跌,上证综指(-0.28%)、上证50(-0.65%)、中证500(-1.19%)跌幅较小,创业板50(-3.54%)、创业板指(-2.95%)、中小100(-2.93%)跌幅较大 [28] - 申万一级行业大部分下跌,公用事业(2.55%)、农林牧渔(1.51%)、医药生物(1.20%)领涨,汽车(-3.54%)、电气设备(-3.51%)、家用电器(-3.46%)领跌 [28] - 概念股中,中韩自贸区(6.59%)、动物疫苗(4.85%)、青蒿素(3.84%)领涨,基因编辑(-20.72%)、OLED(-15.88%)、邮轮(-15.75%)领跌 [28] - 全球股市重要指数均下跌,上证综指(-0.28%)、恒生指数(-2.46%)、印度SENSEX30(-2.65%)跌幅较小,德国DAX(-8.10%)、日经225(-9.00%)、标普500(-9.08%)跌幅较大 [29] - 商品市场重要指数均下跌,铁矿石(-0.37%)、螺纹钢(-0.53%)、PVC(-0.85%)跌幅较小,LME铜(-10.36%)、NYMEX原油(-10.15%)、LME锌(-7.00%)领跌 [29] 资金流向与市场指标 - 2025年全球大类资产年收益率中,黄金(15.72%)、LME铜(1.11%)、富时新兴市场指数(0.30%)排名较高,日经225(-15.33%)、标普500(-13.73%)、布伦特原油(-11.50%)排名靠后 [29] - A股市场本周南下资金净流入(港股通)共计593.79亿元(前值净流入347.77亿元) [30] -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发行6849亿元,累计净回笼5019亿元 [30] - 截至2025年4月3日,银行间拆借利率本周均值相比前期下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本周均值相比前期有所下降 [30] - 普通股票型基金本周仓位均值相比前期下降,偏股混合型基金本周仓位均值相比前期下降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