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中钨高新“增持”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钨供需格局趋紧,支撑钨价中枢上移,公司收购柿竹园公司股权完善产业链,数控刀片领先且光伏钨丝持续布局,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给予“增持”评级 [1][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全球硬质合金领军企业,全产业链优势凸显 1.1 背靠中国五矿集团,矿山 + 智造双轮驱动 - 中钨高新是中国五矿集团旗下企业,1996年上市,业务涵盖硬质合金等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产品,产品应用广泛,硬质合金国内市场份额超25% [14] - 公司是五矿钨产业运营平台,管理完整钨产业链,钨资源量、冶炼能力居前,保障原材料供应,第一大股东为中国五矿股份 [17] - 旗下有株硬公司、自硬公司等子公司,2023年硬质合金产量世界第一,多个品种规模中国第一,优化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市场转移 [22] 1.2 硬质合金盈利能力稳定,贡献主要收入和利润 - 2019 - 2023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2.03%和40.82%,2023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增利润降 [24] - 2020 - 2023年其他硬质合金和难熔金属收入增速最快,2023年切削刀具及工具毛利占比最高,费用率整体下降,研发费用增加 [30][36] - 毛利率和净利率下降,2023年经营性现金流减少,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有变化,近5年平均资产负债率约47% [38][41][45] 2.钨是国家战略金属,供需格局趋紧 2.1 供给端:全球钨矿资源丰富,储量上升产量下滑 - 全球钨资源储量上升,2024年达460万吨,中国储量全球第一,占比52.2%,全球产量波动下滑,2024年为81000吨,中国占比82.7% [56][61] - 钨精矿供给弹性低,我国部分钨矿可采年限低、品位下降、成本上升,总量控制指标年均复合增长2.8%,进口量增加 [69] - 世界重视钨废料再生利用,我国形成四大再生利用区域,再生利用率从2010年的12.0%涨至2023年的34.5% [73][75][76] 2.2 需求端:硬质合金和钨丝是主要驱动力 2.2.1 硬质合金作为钨下游主力产品,国产化替代需求迫切 - 国内钨消费以硬质合金等为主,硬质合金占比超一半,中国产量从2018年的3.38万吨增至2024年的5.8万吨,复合增长率9.4% [77][83] - 硬质合金按成分分类,应用广泛,综合性能优异,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到2032年从115.4亿美元增至184.1亿美元 [79][80][89] - 我国硬质合金刀具产值占比提高,数控刀具需求增长,进口占比下降,全球市场集中度高,国内高端集中、中低端分散 [90][97] 2.2.2 油气开采领域使用广泛,带动硬质合金需求增长 - 石油开采环境恶劣,传统金属部件易失效,硬质合金耐磨件性能优异,可解决硬度、热量、环境等问题 [98][99] - 硬质合金轴承、轴套等在石油工业广泛应用,预计材料性能和智能化监测将提升,推动行业发展 [100][102] 2.2.3 光伏钨丝替代碳钢线,带动钨丝产量高速增长 - 钨丝金刚线理化性能优异,弥补碳钢丝金刚线不足,细线化空间大,替代路线明确,空间广阔 [104][105][108] - 全球和中国光伏装机量快速增长,全球光伏市场仍有增长空间,有望带动金刚线需求放量 [109][113] 3.矿山到智造,公司打造全钨产业链 3.1 柿竹园公司:优质钨矿资产注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 公司2024年完成收购柿竹园公司100%股权,产业布局向上游延伸,形成完整钨产业链,后续有资产注入预期 [2] 3.2 株硬公司:我国硬质合金工业的摇篮 3.2.1 株钻公司:数控刀片龙头,凸显超强品质 - 公司通过株硬公司生产多系列产品,2024年上半年数控刀片产量6000万片,同比上升20% [3] 3.2.2 金洲公司:专注PCB微钻,产品优势突出 - 公司在PCB微钻研发持续投入,有望技术突破,相关产品引领市场,实现国产化替代 [23] 3.3 自硬公司:中国钨基硬面材料领域的领导者 - 自硬公司是中国钨基硬面材料领域领导者,硬面材料产品通过认证并批量应用 [23] 4.盈利预测与估值 4.1 投资要点 - 全球对钨紧缺性重视,制造业发展使钨需求稳定增长,公司产业链完善,产品有优势 [4] 4.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0、9.93和11.2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3.62、20.94和18.46倍 [4]
中钨高新:首次覆盖报告:矿山到智造:全钨产业链竞争力重塑-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