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富临精工(300432):深度研究报告:精密制造筑基,新能源与人形机器人双轮驱动新增长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富临精工“强推”评级 [2][10][8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富临精工围绕汽车零部件领域不断寻找新成长曲线,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受益于混动车型增势迅猛,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已见成效,高压实铁锂深得大客户认可,盈利端展望乐观 [7] - 预计2024 - 2026公司EPS分别为0.34/0.88/1.33元/股,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5年26x PE,目标价22.83元/股 [3][7][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深耕汽车零部件,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 - 富临精工是国内领先的汽车发动机精密零部件供应商,围绕汽车发动机市场及技术趋势发展,后拓展至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领域,采用草酸亚铁技术路线生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15] -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控股股东为富临集团,实际控制人为安治富,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47.60%,并表子公司和孙公司共12家 [16] - 公司发展经历三大阶段,2023年后在锂电正极材料、人形机器人零部件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2024年业绩恢复增长,锂电正极材料占收入比例高,盈利大幅增长,正极材料毛利率波动大,汽车零部件业务毛利率回落,期间费用率呈下降趋势 [20][23][25]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保持较快增长,顺利切入人形机器人零部件领域 减速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 - 电驱动减速器是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的核心零部件,可将电机高转速、低扭矩输出转换为低转速、高扭矩输出,其生产工艺流程涵盖多个关键步骤 [32][34] -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5%,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增长,公司在新能源车载电驱动减速器领域收入快速增长,核心车企客户混动新能源车销量亮眼,2025年成功导入小米汽车供应链 [37][39][40] 智能电控: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控制系统 - 公司智能电控业务围绕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展开,涵盖智能减震、电驱动和热管理系统等领域,核心产品有可变阻尼减震器电磁阀等 [42] - 智能电控各板块发展符合预期,电子水泵、齿轴产业、智能悬架CDC电磁阀、电子油泵类项目均已实现收入并获取新项目定点 [47][48] 人形机器人:公司前瞻布局,与头部客户深度合作 - 公司依托技术积累切入人形机器人减速器及关节市场,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减速器和电子泵优势明显,在机器人关键硬件智能电关节上已布局预研产业 [49] - 公司齿轴生产与热处理工艺助力减速器生产交付,人形机器人关节由减速器和电机组成,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能力与人形机器人生产需求契合,已形成小批量生产和交付能力 [51][52] - 2025年2月公司与多方签署合作协议设立合资公司,负责核心硬件研发、生产和制造,未来有望接入小米、华为等企业人形机器人供应链,2024年已实现相关产品小批量生产和交付,2025年计划建设生产线 [57][60][61] 高压实磷酸铁锂技术领先,高度绑定下游龙头 电池技术路线变革:磷酸铁锂崛起、快充技术成为竞争核心 - 电池技术路线转变,磷酸铁锂电池因成本低、安全性高和循环寿命长,逐渐取代三元材料,2021年中装车比例首次超过三元材料,未来有望成为主流 [62][65] - 快充技术成为行业竞争核心,宁德时代推出神行超充电池和神行PLUS电池,多家汽车制造商推出支持快速充电的新车型 [68] 草酸亚铁法:江西升华高压实磷酸铁锂技术突破 - 公司子公司江西升华采用固相法 + 草酸亚铁工艺路线,率先实现高压实磷酸铁锂,该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材料性能好、环保等优势 [70][71] 深度绑定宁德时代,子公司江西升华业绩即将反转 - 铁锂行业需求持续走高,预计2025年全球磷酸铁锂正极需求为286.6万吨,公司预计产能为49.5万吨,得益于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协议 [74] - 磷酸铁锂价格触底,江西升华业绩反转在即,宁德时代承诺2025 - 2027年每年至少采购14万吨,公司磷酸铁锂业务有望实现较大增量 [76][77] 盈利预测与估值 盈利预测 - 预计2024 - 2026年公司收入分别为81.40亿元、134.20亿元和188.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3%、64.9%和40.7%;毛利率分别为12.2%、15.5%、16.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0亿元、10.72亿元、16.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5.6%、161.6%和51.4%;对应的EPS分别为0.34元、0.88元和1.33元 [85] - 正极材料预计2024 - 2026年收入分别为44.5/88.4/132.4亿元,毛利率为1.0%/11.1%/14.1%;传统发动机零部件预计收入维持在18.0亿元,毛利率稳定在32.0%;新能源零部件预计收入分别为11.0/15.4/20.0亿元,毛利率维持在18%;热管理系统预计收入分别为7.5/12.0/18.0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2%/20%/20% [87] 可比公司估值 - 参考汽车零部件领域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24.2x的估值水平,考虑到公司技术领先优势和新产品放量在即,给予26xPE估值,对应目标价22.83元/股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