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集智股份:公司首次覆盖报告:动平衡设备隐形冠军,机器人、深海再造新集智-202504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集智股份“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集智股份是国内动平衡设备领域隐形冠军,与头部客户深度合作,核心产品动平衡机用于旋转零部件精度校准与修正,覆盖机器人核心部件 [1]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8/1.05/1.76亿元,对应PE为77.5/35.4/21.2倍,公司深海、汽车新业务放量趋势明确,在机器人领域卡位优势显著,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动平衡设备隐形冠军,机器人、深海板块再造新集智 - 公司是高速动平衡机隐形冠军和国家行业标准起草单位,动平衡机用于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精度校准和修正,业务拓展至汽车、深海及机器人领域 [14] - 公司主营产品为全自动平衡机、测试机和自动化设备,下游以回转零部件为主,机器人行业带来新机遇 [16] - 公司客户资源丰富,与头部企业合作,直接客户以零部件为主,与机器人制造领域协同性高 [24][25] - 公司实控人为董事长楼荣伟,子公司助力机器人、深海领域发展 [29] - 2024年公司收入同比+5%,归母净利润同比 - 42%,随着新领域突破有望迎来业绩增长拐点 [31] - 全自动平衡机、自动化设备分别占公司收入62%、15%,各业务毛利率较高且相对稳定 [33] - 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超38%,随着规模效应释放费用端有望优化 [34] - 可转债募投项目拟投入2.55亿元,为公司拓展新业务提供产能支持 [40] 深海、汽车新业务放量趋势明确,成长迎来拐点 - 动平衡机是回转零部件生产关键配套设备,全球平衡机市场预计2025 - 2031年CAGR达3.7%,中国为最大市场 [43][48] - 德国申克占据全球动平衡机龙头地位,集智股份引领国产替代,2024年集智股份收入仅2.7亿,成长空间广阔 [52][55] - 航空航天等高端平衡机仍依赖进口,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已完成首台高速动平衡样机研制 [58] - 汽车领域回转结构多,预计汽车回转零部件平衡机每年市场空间超3亿元,公司轮胎轮毂动平衡机打破国外垄断,受益下游扩产及国产替代 [63][66][67] - 水声通信是水下长距离通信最佳选择,公司与之江实验室合作开发的“智能水声信号处理系统”已完成研制并签订多个技术服务商业合同 [71][74] 卡位人形机器人全品类核心设备,资本开支浪潮助力腾飞 - 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产业链将迎来大规模资本开支,集智股份作为“铲子股”有望率先受益 [76] - 人形机器人电机用量大,量产百万台预计新增市场规模254亿元,电机绕线机、平衡机市场新增需求分别达27.1/9.3亿元,集智股份有望受益 [79][84] - 人形机器人减速器用量预计38个,量产百万台预计新增市场规模96亿元,对应平衡机市场扩容6.7亿元,集智股份等国产平衡设备厂商有望受益 [92][97] - 人形机器人丝杠用量预计44个,量产百万台预计新增市场规模230亿元,自动校直机市场需求新增7.3亿元,集智股份在丝杠检测领域具备优势 [101][105] - 人形机器人轴承用量预计70 - 90个,量产百万台预计新增市场规模15.4亿元,检测设备市场需求新增0.9亿元,集智股份有望在轴承扩产中受益 [110][11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2025 - 2027年全自动平衡机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9.1%/10.0%/10.0%,毛利率保持在44.0% [118] - 预计2025 - 2027年自动化设备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5%/10%/10%,毛利率保持在29.0% [119] - 预计2025 - 2027年测试机收入分别增长40%/25%/25%,毛利率保持在55% [119] - 预计2025 - 2027年软件信息系统收入分别增长30%/15%/15%,毛利率分别为45.0%/45.0%/50.0% [119] - 预计2025年公司机器人业务收入实现0.27亿元,2026 - 2027年同比分别增长432%/169%,2025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40.0%/45.0%/47.0% [120] - 预计2025 - 2027年其他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3%/3%,毛利率维持在50.0% [122]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70/5.27/8.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7%/42.5%/55.1%;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8/1.05/1.7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2.1%/119.0%/66.7%,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