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4][7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高速光模块逐步放量 [1] - 三大业务齐头并进,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2] - 毛利率小幅波动,费用管控良好,重视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突出差异化竞争,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增长34.54%-51.79% [3] 公司概况 - 激光制造行业领军企业,由华中科技大学校办企业改制而来,2000年上市,2015、2021年完成校企分离改制,明确市场化运作方向,在多领域取得突破 [9] - 主营业务覆盖激光装备制造、光通信器件、传感器、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三大业务格局 [10] - 2021年完成股改,大股东创新管理机制,公司连续5年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15%,前五大股东持股19% [11] - 管理层多具备激光、光通信领域十年以上经验,部分有高校科研背景,与华中科技大学保持技术协同 [14] 2024年经营情况 - 总营业收入117.09亿元,同比增长13.6%;归母净利润12.21亿元,同比增长21.2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97亿元,同比增长9.02%;四季度单季营收27.07亿元,同比下降10.24%;归母净利润2.83亿元,同比增长46.32% [1] - 联接业务营收39.75亿元,同比增长23.75%,增长在AIGC应用领域,400G、800G光模块规模交付,份额扩充 [2] - 感知业务营收40.95亿元,传感器业务收入36.68亿元,同比增长12.9%,新能源汽车PTC热管理系统增长,传感器转型取得新项目定点并量产,压力传感器拓展 [2] - 智能制造业务营收34.92亿元,同比增长9.45%,新能源汽车、船舶等重点行业订单占比87%,新能源汽车行业订单同比增长33%,船舶行业订单同比增长134% [2] - 海外业务收入达13.8亿元,同比增长25.6%,在欧洲、北美、中东等市场实现多个海外市场从0到1的突破 [2] - 毛利率21.55%,同比下降1.56pct,受季度间营收结构波动影响,四季度毛利率环比提升5.8pct至23.42%;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同比分别变化-0.07pct/-1.82pct/+0.11pct,至4.61%/2.28%/7.49% [3] 行业发展情况 光通信 - 电信与数通市场需求广阔,两者市场规模接近,合计超百亿美元,电信网络光通信应用从骨干网拓展,未来向全光网演进,数据中心光通信应用延伸,数通应用成主要下游场景 [37] - AI成为数通市场光通信需求核心增长来源,是光模块数通市场核心增长力 [40] - 运营商加大智算领域资本开支,中国电信2025年资本开支计划下滑10.6%,产业数字化投资占比提升至38%,算力开支预计同比增长22%;2024年中国联通算力投资同比上升19%;中国移动2025年计划投入373亿元,占比提升至25%,推理资源投资不设上限 [45] - 互联网资本开支回暖,加大AI投资,阿里巴巴云业务24Q4收入317亿元,同比+13%,环比+7%;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24Q3收入531亿元,同比+2%,环比+5% [45] - 国内400G骨干网升级在即,2024年有望成为部署落地元年,中国移动2023年启动招标,首条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于2024年3月商用,年中将实现“东数西算”8大枢纽间高速互联 [48] - AI时代需更大规模数据中心,DCI互联需求受益东数西算和智算中心建设,推动传输网需求增长 [49] 激光与感知 - 激光应用成熟,市场前景广阔,激光加工技术替代传统技术,国内激光设备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65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10亿元,预计2024年全球激光材料加工设备市场或达到230亿美元 [54] - 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热管理系统增长,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465万辆,中国近950万辆,2023年中国新增汽车新能源渗透率31.6%,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3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200万辆,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热管理市场规模达1500亿元,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规模达770亿元 [59] 核心竞争力 - 依托校企背景,重视创新与人才引进,与6所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实施“博士100计划”,造就超2300人的技术人才队伍 [62] - 以投资平台为依托,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在激光和ICT光电子产业链深度布局,拓展新能源、MEMS等传感器领域,与30余家单位战略合作 [63] - 云岭光电提供自研光芯片,25G及以下系列自供量产占比80%,50G光芯片产品送样,扩建项目投产后产能提升,产品价格有优势 [66]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 - 联接业务:假设2025-2027年收入增速分别为67%/52%/25%,光器件产品毛利率分别为16%/15%/14% [71] - 激光加工装备及智能制造产线:假设2025-2027年收入增速分别为22%/20%/18%,激光加工设备毛利率分别为33%/35%/36% [71] - 敏感元器件/传感器:假设2025-2027年收入增速分别为17%/12%/11%,敏感元器件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6%/27%/28% [71]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56.4/205.1/245.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19.7/23.2亿元 [72][75] 相对估值 - 选取光迅科技、德科立为可比公司,2025年PE均值为32X,给予华工科技2025年27-32倍估值较为合理,对应市值427-506亿元,相较于目前股价有12%-33%的空间 [74] 投资建议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4][75] 财务预测与估值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0,208|11,709|15,641|20,505|24,584|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007|1,221|1,582|1,965|2,318| |每股收益(元)|1.00|1.21|1.57|1.95|2.30| |EBIT Margin|5.8%|6.7%|9.7%|9.3%|9.2%| |净资产收益率(ROE)|11.0%|12.0%|13.8%|15.1%|15.6%| |市盈率(PE)|37.6|31.1|24.0|19.3|16.4| |EV/EBITDA|57.2|47.1|27.0|23.2|20.6| |市净率(PB)|4.14|3.72|3.31|2.91|2.55|[5]
华工科技: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高速光模块逐步放量-202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