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营收同比高速增长,股份支付压力减小,25Q1毛利率同环比回升 [4] - 产品矩阵布局趋于全面化和均衡化,收购麦歌恩完善磁传感业务布局 [4] - 汽车电子未来成长预期较高,工业和消费逐步复苏,前瞻布局机器人等领域 [4] - 预计公司25 - 27年营业收入为28.58/35.35/42.32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 - 1.47/0.13/2.06亿元,2026 - 2027年对应EPS为0.09/1.45元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内高端模拟芯片拓荒者,稳扎稳打屹立国产替代领军梯队 - 产品布局和下游拓展双向并进,拟港交所上市提高全球竞争力 - 保持高速研发节奏,收购麦歌恩拓展磁传感器领域,聚焦三大产品线服务多下游领域,产品品类不断完善 [8] - 2024年6月收购麦歌恩,2025年4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以开拓海外市场提升竞争力 [9] - 王升杨、盛云、王一峰为实际控制人,对主要子公司完全控股,苏州纳星间接持有麦歌恩31.72%股份,纳芯微直接持有68.28% [12] - 公司收入规模整体逐年扩大,毛利率和费用压力高峰年份基本过去 - 营收不断增长受益下游汽车电子需求旺盛和麦歌恩协同效应,2020 - 2022年CAGR达90.4%,2023年受行业下行影响下降,2024年再创新高,25Q1同比+97.82%/环比+20.66% [14] - 信号链产品营收占五成左右,电源管理与传感器产品营收占比不断增长,2024年信号链、电源管理、传感器产品分别占比49.14%、35.87%、13.98% [15] - 泛能源领域为主要营收来源,汽车电子需求旺盛营收占比快速增长,2024年汽车领域营收占比提升5.93pcts [18] - 近年来毛利率呈下降趋势,2024年为32.7%,同比下降5.9pcts,25Q1为34%有所恢复;2024年净利率为 - 21%,25Q1为 - 7% [22] - 各产品线毛利率均有所下降,2024年信号链、电源管理、传感器产品毛利率分别为37.59%、22.42%、43.8% [24] - 24年期间费用率为50%,同比有所下降,始终坚持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为5.4亿元,同比增3.52%,25Q1为1.79亿元,同比+17.57% [28] - 2019 - 2022年归母净利受益规模效应增长,2023 - 2024年受行业和费用影响亏损,25Q1同比大幅减亏 [30] “感知”“驱动”未来路线未变,共建绿色、智能、互联互通的“芯”世界 - 聚焦泛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逐步发展三大主力产品线 - 可提供超3000款产品,广泛用于多领域,目前有3300余款产品型号,麦歌恩有1000余款 [32] - 传感器:收购麦歌恩新增1000余款产品料号,压力和温湿度传感器有新产品满足需求 [35] - 信号链:通用信号链产品量产将在25年带来新动力,MCU + 产品出货超200万片,通用信号链产品量产料号超20个 [38] - 电源管理产品:推出锂电保护MOSFET与MCU新品并逐步贡献营收,在消费电子领域量产,NS800RT系列MCU适用于多领域 [41] - 成功全额收购麦歌恩,协同发展增强公司磁传感器类产品技术实力 - 麦歌恩专注磁传感器研发,产品应用广泛,在细分领域有领先优势,磁电流传感器2024年拓展至汽车三电系统 [43] - 收购麦歌恩增加产品多样性、整合研发资源、实现市场与客户协同,提升竞争力、研发实力和品牌市占率 [44] - 麦歌恩经营业绩良好,2023年营收3亿元,净利润0.19亿元,2024年11 - 12月并表营收0.73亿元,公司全资控股 [46] 财务预测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311|1960|2858|3535|4232| |同比增长|-22%|50%|46%|24%|20%| |营业利润(百万元)|(296)|(403)|(147)|13|207| |同比增长|-217%|36%|-63%|-109%|155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05)|(403)|(147)|13|206| |同比增长|-222%|32%|-64%|-109%|1535%| |每股收益(元)| - 2.14| - 2.83| - 1.03|0.09|1.45| |PE| - 86.5| - 65.5| - 180.1|2092.8|128.0| |PB|4.3|4.4|4.6|4.5|4.4|[5][54]
纳芯微(688052):25Q1经营现状边际改善,麦歌恩并表带来成长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