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五矿资源(01208):资源雄鹰,从安第斯高原迈入价值重估路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原材料业/一般金属及矿石,6个月评级为买入(首次评级),当前价格2.9港元,目标价格3.5港元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五矿资源是全球化金属矿业巨头,专注上游金属资源,铜为核心金属品种,Las Bambas矿山贡献近八成业绩 [1][2] - Las Bambas拨云见日,三大铜矿齐发力大幅提升产量预期,全部达产后公司铜产量最高将达61万吨,较24年增产50%以上 [3] - 铜行业供需偏紧,铜价中枢有望持续上移,公司三大铜矿项目均具发展潜力,增产预期强,且财务结构逐渐优化,有望充分享受铜价上涨带来的利润弹性 [4] - 预计25 - 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6.4/7.5亿美元,同比+162%/+50%/+18%;EPS分别为0.03/0.05/0.06美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0.6/7.1/6.0倍,给予公司26年业绩8.5倍估值,目标价3.5港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化金属矿企巨头,专注上游金属资产 - 海外运营历史悠久,重点发展铜锌业务,总部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拥有并运营五家海外矿山,2025年收购巴西镍业,背靠央企五矿集团,股权结构集中,可利用五矿资源带来国际化运营竞争优势 [14][17] - 公司业绩受Las Bambas矿山影响较大,24年困境反转初步显现,2024年公司业绩大幅改善,实现营业收入44.79亿美元,同比+3.05%,归母净利润1.62亿美元,同比+1698.89%,Las Bambas为营收及利润主要贡献项目,铜类产品为营收主要贡献项,资产负债率逐渐优化,贷款规模持续下降,费用端受多因素干扰总体有所抬升,现金流方面2022年以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迎来修复 [20][21][29][31] 布局世界级矿山资源,项目均具备发展潜力 - 海外矿山生产铜锌镍为主,兼有多金属协同产出,运营五家海外矿山,收购巴西镍业,铜板块有Las Bambas、Kinsevere及Khoemacau项目,锌板块有Dugald River与Rosebery矿山,镍板块收购巴西镍业,矿山还有金、银、钼、铅等副产品产出 [43] - Las Bambas是公司主力铜矿项目,新项目开发形成增量,为全球最大铜矿之一,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开采年限长,24年生产业绩强劲,25年产量预计提升,产品成本下降带动盈利大幅增长,近年社区问题扰动较多,目前突破效果良好,第二矿区开始运营,第三矿区有望打开新增量 [47][53][59] - Kinsevere从氧化矿向硫化矿过渡,矿权重续工作逐渐推进,是刚果金重点铜矿项目,卫星矿资源充足,产品以电解铜为主,矿权许可重续工作开始推进,扩建项目完成主体建设,后续产能预计提升,产品价格销量上涨促进营收大幅增加 [61][67][69] - Dugald River资源不断转化,生产保持稳定,是主力锌矿项目,交通条件良好,矿体模型改良,资源不断转化,生产量提升,选矿效率持续优化,锌量价齐升促营收,24年业绩显著改善 [77][79][83] - Rosebery开采历史悠久,实施勘探项目延长矿山寿命,运营历史悠久,多种金属产出,资源种类丰富,品位有所提升,矿石品位较高,副产品金属贡献突出,量价齐升,24年业绩稳中向好,勘探项目加速实施,延长矿山开采寿命 [88][89][93] - Khoemacau是公司里程碑式新项目,拥有强大扩建能力,资源储量丰富,扩建潜能较大,铜矿产量可观,白银需向受益人交付,矿山扩建持续推进,28年目标产能13万吨/年,规模效应显现有望改善成本,新财务投资人引入,财务负担进一步降低 [94][102][106] - 巴西镍业全球第三大镍赋存量,历史运营稳定,首次布局巴西,丰富矿产种类,价格销量走低,24年业绩下滑,镍赋存量全球第三,未来产量规划明确 [108][110][111] 铜:供需偏紧,铜价中枢有望持续上移 - 供给方面,矿端干扰增加制约产出,矿冶矛盾突出,矿端短期扰动事件频发制约产出,中期资本开支限制供给,精炼铜加工费快速下滑,国内精铜高产量或难以持续,2025年国内再生铜供应有望增加,进口端或有所下降 [112][114] - 需求方面,传统需求韧性较强,新兴需求持续增长,传统需求电网投资托底用铜需求,建筑地产领域拖累边际效应减弱,新兴需求占比持续提升,平滑传统需求周期性波动 [4] - 供需平衡方面,供紧需增,预计铜价中枢将稳步上行 [4]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 预计25 - 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6.4/7.5亿美元,同比+162%/+50%/+18%;EPS分别为0.03/0.05/0.06美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0.6/7.1/6.0倍,参考可比公司,考虑公司资源端优势和成长性,兼顾公司作为港股相对A股存在一定折价,给予公司26年业绩8.5倍估值,目标价3.5港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