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结构化融资再观察:城投ABS市场回顾与前瞻(政策篇)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在地方政府债务监管趋严、传统融资渠道收窄形势下,ABS 能助力城投平台缓解资金压力、优化资负结构,但城投 ABS 市场面临底层资产合规性等考验;报告从政策监管视角剖析城投 ABS 发展脉络,为其融资提供思路 [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我国资产支持证券分类 - 企业资产支持证券(ABS)以企业非信贷类资产为基础资产,在交易所市场发行交易,适合企业盘活存量资产 [7] - 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CLO)以银行信贷资产为基础资产,多由金融机构发起,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交易,通过资产池分散风险 [7] - 资产支持票据(ABN)以企业资产为基础,期限短,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交易,注重短期融资需求 [7] 探索起步阶段(2005 - 2013 年) - 2005 年资产证券化业务起步,聚焦信贷资产证券化(CLO)试点,为企业 ABS 发展创造条件 [9] - 2006 年南京城建发行首单城投企业 ABS,但市场接受度低、发行成本高;2008 年后 ABS 市场短暂停滞;2012 年证监会重启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为城投 ABS 规范化奠定框架基础 [11] - 2013 年证监会明确企业 ABS 监管框架,将城投平台部分收费权纳入可证券化资产范围,但发行仍谨慎 [11] - 此阶段城投 ABS 发行规模不足百亿元,远低于城投标债,底层资产单一,市场接受度低、票面利率高;为城投平台熟悉资产证券化工具等打下基础 [12] 转型扩容阶段(2014 - 2017 年) - 2014 年国务院禁止地方政府通过城投平台直接举债,倒逼其转向市场化融资;证监会确立企业 ABS 监管路径,上交所、深交所推动产品标准化,实行备案制提升发行效率 [14] - 政策支持下,城投 ABS 发行规模快速扩容,基础资产类型多元化,成为重要融资工具;此后监管强化市场监管和合规要求 [15] - 此阶段城投平台 ABS 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轨道,市场规模增长,底层资产多元化,发行效率提高,市场向多元化、规范化和市场化格局迈进 [16] 收缩调整阶段(2018 - 2020 年) - 2018 年多部门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强化城投 ABS 审查要求;财政部要求城投 ABS 基础资产现金流独立于财政补贴 [17] - 2019 年中央要求禁止城投企业变相举债,ABS 成为替代非标融资工具,但融资规模缩量 [18] - 2020 年疫情后政府刺激经济,同时规范平台公司债务管理,提升 ABS 业务透明度,提高发行门槛,推动城投平台向资产运营主体转型 [20] 转型升级阶段(2021 年至今) - 2021 年多部门统一信用债信息披露标准,要求城投平台建立市场化融资机制,细化城投 ABS 基础资产负面清单 [21] - 2023 年证监会明确 REITs 与城投 ABS 差异化定位,强调基础资产穿透式监管,推动 ABS 业务向市场化融资转型 [23] - 2024 年证监会强化对 ABS 基础资产审查,推动业务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23] - 此阶段城投平台实现从政策性融资向市场化融资转型升级,政策推动 ABS 与其他融资工具结合,形成多层次融资体系,强化风险防控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