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以血液净化设备起家,拓展至透析全产业链,业务间形成协同;血透器械受益招采恢复、更新换代,CRRT 市场国产化率上升;公司血液净化设备兼具性价优势,国内外业务发展良好;自产耗材逐步拓展,有望带动业务收入与毛利双升 [4][5][6] 各目录总结 国产自主血液净化设备龙头,业绩正值高速增长阶段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产血液净化设备自研先驱,2004 年推出自研 CRRT 设备 SWS - 3000,2006 年推出在线式血液透析滤过设备 SWS - 4000,后向血液透析全产业链延伸,2013 年建成第一家血透服务中心,2017 年发力耗材自产 [15] - 业务包括血液净化设备(截至 2025 年 5 月末有 5 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血液净化耗材(多种耗材取得 NMPA 注册证,期间采购成品耗材保证客户一站式采购)、医疗服务(截至 2025 年 5 月运营 6 家连锁血透中心),实现“设备 + 耗材 + 服务”全产业链布局,可拓宽成长空间并形成业务协同优势 [16][20] - 营收方面,血液净化设备带动增长,各年因不同因素有增有降,2025 年设备招投标强势恢复,看好全年业绩;营收结构上,设备贡献主要收入,国内收入占比近 80%;盈利能力呈上升趋势,毛利率受产品结构和价格影响有波动,费用率因规模效应呈下降趋势,盈利水平逐步提升,合同负债可观 [22][24][27] 血透市场提升空间广阔,CRRT 设备国产替代趋势向好 - 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靠血液净化技术维持生命,透析治疗受众广,血液透析是最主要治疗方式,山外山业务主要布局在血液透析、CRRT 治疗领域 [32][35] - 血透市场方面,血液透析利用血透机和透析器净化血液,产品包括血透机、水处理设备和耗材;政策激活血透需求,市场规模稳步增长,预计 2030 年透析器规模 162.15 亿元、透析机规模 98.55 亿元,潜在需求量大;设备更新落地、招采恢复,有望带动血透机市场增长;国产替代政策助力,血透机 2020 - 2024 年国产化率从 13.5% 提高至 43.1%,透析器国产化率逐步升至 44.7%(2021 年),管路 2021 年国产化率达 65.7%,透析干粉/浓缩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36][41][55] - CRRT 设备方面,通过体外循环净化血液,涉及设备与耗材;我国 ICU 床位资源短缺,建设带动 CRRT 设备市场增长,老龄化加深使其持续受益,设备更新和招采恢复短期内带动放量;CRRT 设备研发、注册壁垒高,国产厂商健帆生物、山外山具备替代实力,国产化率从 2021 年不足 18% 升至 2025 年 1 - 4 月约 38%,替代空间广阔 [60][61][66] 血液净化设备性价优势兼具,国内外业务两开花 - 血透机和 CRRT 设备性能处于第一梯队且有价格优势,SWS - 4000 血透机治疗效果与进口同级别机型相当且价格低,SWS - 6000 血透机产品力追平竞品且价格有优势,SWS - 3000 系列面向中低端 CRRT 市场,SWS - 5000 CRRT 设备性能超越竞品但价格较高 [71][72][79] - 国内业务份额大幅提升,血透机市场份额从 2022 年的 7.4% 提升至 2025 年 1 - 4 月的 16.7%,CRRT 设备市场份额从 2022 年的 8.0% 增至 2025 年 1 - 4 月的 21.0%,2025 年 1 - 4 月血液净化设备市占率约 15.5%,居国产第一、市场第三;海外 ODM 业务规模缩减,自主品牌出海斩获佳绩,销往 70 余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新兴市场快速装机,有望凭借市场特点和自身优势进一步扩张 [84][88][93] 自产耗材逐步拓展,有望带动业务收入与毛利双升 - 自产耗材实现血透全线布局,涵盖透析浓缩液/干粉、血液透析器(低/高通)、透析液过滤器等,CRRT 耗材包括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血液灌流耗材包括血液灌流器 [94] - 血液透析器方面,低通量透析器小分子清除率有提升空间,高通量透析器 β2 - MG 下降率超越部分进口主流产品,小分子清除效果在不同流速下与领先产品有不同表现;透析液过滤器性能远超行业标准,使用时长有优势,透析浓缩液/粉临床结果优异,此类耗材有望替换老客户代理产品并借助设备渠道推广 [94][95][7] 盈利预测及估值 - 预计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7.09/8.78/10.72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1/1.86/2.40 亿元,EPS 0.44/0.58/0.75 元,2025 年 PE 为 33x [8]
山外山:血液净化设备国产龙头,全产业链布局前景广阔-2025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