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步科股份(688160):深度研究报告:积极开拓“移动+协作”市场,“人形”无框力矩电机领先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1][10][8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工控核心部件领先企业,在低压伺服、伺服轮模组、无框力矩电机等领域优势显著 [6][8][10][85] - 以机器人为核心的“1+N”战略布局下,公司在移动/协作机器人领域领先,基于无框力矩电机技术积极拓展人形机器人领域应用 [6][10][85] - 随着产能释放,公司业绩有望快速增长,预计2025E - 2027E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9/8.6/10.8亿元,同比+25.8%/+25.3%/+25.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1/1.2亿元,同比+79.9%/+16.9%/+19.8% [6][10][8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立足工控领先地位,布局机器人引领增长 - 工控核心部件领军企业,以机器人为核心深入布局:公司起源于1996年,2020年上市,涵盖多系列产品,实现解决方案升级,是自动化控制等领域领军供应商,形成以机器人为核心的“1+N”战略布局;产品覆盖多领域,具备较完整机器人核心部件供应能力,是移动机器人低压伺服领域领先企业;股权结构清晰、份额集中,2025年对56人实施股权激励 [14][16][18] - 机器人领域需求向好,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24/2025Q1营收同比+8.1%/+17.8%,2020 - 2022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2023年受影响下降,2024年营收增长、归母净利润下滑,2025Q1营收增长、归母净利率微增;2024/2025Q1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下滑,2025Q1期间费用率上升;2021 - 2024年驱动系统销售收入占比增长,机器人行业收入占比由23.5%提升至39%,控制系统中2024Q1 - 3人机界面占比达84.4%;2024年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毛利率分别为32.2%/42.2%,同比-2.6pct/-0.4pct [21][25][26][29] 伺服系统:“移动+协作”领域显优势,积极开拓“人形”市场 - 劳动力成本持续增长,助推工业自动化率提升: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2019 - 2023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CAGR为7.5%;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5.8%,制造业同比+6.1%,2024年自动化市场负增长,预计2025 - 2027年由2826亿元增长至2892亿元,增速转正 [35][40] - 移动机器人伺服行业领先,伺服轮产品销量快速增长:2020 - 2024年我国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销售数量和规模增长,CAGR分别为35.7%和30.2%;公司在移动机器人低压伺服领域市占率领先,2022年低压伺服市场占比42%,2023年伺服电机销量市占率54.1%,直流低压伺服累计出货超120万台,服务AGV/AMR超40万台;2022年底推出集成式伺服轮模组,2024年销量约3.8万台,同比+118.5% [44][45][50] - 无框力矩电机技术积累深厚,协作机器人贡献主要销量:2024年协作机器人销量达4万台,同比+27.3%,预计2028年达12.4万台,市场规模超70亿元;全球无框力矩电机市场海外企业领先,国内企业在本土崛起;公司是国内领先无框力矩电机厂商,2016年发布首代产品,2022年推出第三代,在协作机器人市场优势明显,累计出货超5万台,服务头部协作机器人超万台,2024年销量约2.4万台,同比+69.6% [50][56][57] - 无框力矩电机为人形机器人主要动力源,公司已获小批量订单:2025年人形机器人量产关键年,海外特斯拉、Figure AI有生产计划,国内优必选预计25Q2具备规模化交付条件;无框力矩电机是主流驱动零部件,适用于人形机器人,具有高灵敏度、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特点;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无框力矩电机市场规模达2亿元,2025 - 2030年CAGR达91.7%;公司已获小批量样品订单,新一代无框力矩电机开始预研,有望开发关节模组 [60][62][67] 控制系统:人机界面具国产化替代空间,公司位居国产品牌前列 - HMI市场有望实现小幅稳增,国产化替代趋势不变:2024年我国HMI销量和销售额增长,预计2025/2026年增速分别为3.4%/4.6%;市场竞争格局集中,2024年中国大陆企业占61.7%市场份额,同比+2.1pct [69][72] - 技术储备充足且迭代不断,24年公司销量同比已回升:公司是国内最早研发人机界面企业之一,2023年销售金额占国内市场份额3%,排名第10,境内品牌第4;掌握多项核心技术,2024年研发上市多款产品;2021 - 2023年销量回落,2024年销量34.4万台,同比+6.4%,产品有国际竞争力,获多个国际品牌采购订单 [77][78][82] 盈利预测与相对估值 - 关键假设与盈利预测:预计2025E - 2027E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9/8.6/10.8亿元,同比+25.8%/+25.3%/+25.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1/1.2亿元,同比+79.9%/+16.9%/+19.8%;驱动系统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4.8/6.4/8.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1%/30%/30%;控制系统预计25 - 27年收入分别为2/2.1/2.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2.5%/43%/43.2% [83][84] - 相对估值与投资建议:公司优势显著,业绩有望快速增长,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