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AI智能眼镜以40g超轻量结构、高性能独立摄制生态与大模型交互构筑AI可穿戴设备“实用主义”与“场景落地”双支点,引领进入“智慧终端”关键跃迁期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2025年6月26日,小米举办人车家全生态新品发布会,推出首款AI智能眼镜,其硬件、AI和生态深度整合,技术与性价比双落地 [1] 事件点评 - 结构轻量化标准重塑,材料工艺与人体工学协同进化,镜架40g,采用高韧性尼龙与航空级钛合金复合材质,配合IP54级防水涂层、1.8万次转轴开合测试,镜片电致变色技术0.2秒完成光线适应切换,四档调节 [2] - 影像与音频双核升级,打造沉浸式第一视角录制体验,集成1200万像素超透光学镜头与五麦克风阵列,搭配开放式立体声双单元耳机,支持4032×3024超高清照片及2K/30fps视频录制,骨传导拾音通道保证声音清晰 [3] - 智能生态协同,重塑AI大模型驱动的多场景交互新范式,集成本地大模型处理、10种语言同声传译与实时语音转写,支持丰富的生活知识、热点资讯查询和全小米设备生态链路打通,支持远程操控智能家居及扫码支付 [4] - 双芯协同驱动,高效算力与续航的完美平衡,高通AR1旗舰芯片与低功耗蓝牙音频处理器智能协同,支持21小时佩戴待机、7小时连续听音、8.6小时常规续航与最长45分钟的视频录制,搭载263mAh碳硅负极高能量密度电池,支持边充边用 [5] 小米AI智能眼镜核心亮点 - 第一人称视角拍摄,12MP高清光学摄像头,搭载高通AR1旗舰芯片和低功耗双芯片,随身AI实时在线,智能控制生态设备,眼镜扫码安全支付等功能,40g墨镜质量级镜架,国补后1699元起 [14] 极致轻盈 - 眼镜镜架重量仅40g,优选尼龙和钛合金融合材质,镜架尼龙材料IP54级防水工艺覆盖全身,航空级钛合金转轴支撑镜腿核心部件,历经超1.8万次开合测试仍保持稳固 [16] - 基于亚洲人脸型深度优化,镜腿采用12°转轴外翻、镜框5°前倾设计,搭配4.2mm窄镜腿结构,内嵌电致变色技术,0.2秒内完成镜片变色切换,支持四档亮度调节,配备氛围单色与彩色电致变色两种方案 [19] 高性能摄制生态 - 打造第一人称摄制全新生态,搭载1200万像素超透光学镜头,采用1G+4P镜组设计与f/2.2大光圈配置,配合105°超广角视野与EIS电子防抖技术,支持4032×3024超清照片拍摄与2K/30fps高质量视频录制,摄像模块支持与小米手机镜头实时协同流转,适配14款主流App [20] - 集成五麦克风阵列与独立录音通道,骨传导拾音精准清晰,开放式耳机采用立体声双单元设计,兼顾空间感与舒适度 [20] 构建智慧场景中枢 - 依托小米大模型技术,眼镜支持百度百科、卡路里问答等生活类知识查询,覆盖时事热点、日常资讯等多种信息场景,内置会议纪要实时转写功能及多达10种语言的同声传译系统 [21] - 眼镜与小米手机、米家智能设备实现全链路互通,构建以眼镜为控制枢纽的智慧终端中台,支持远程操控家庭设备及扫码支付,打造“眼镜即支付”新模式 [23] 双芯驱动架构 - 采用高通AR1旗舰芯片与低功耗蓝牙音频处理器组成的双芯架构,支持算力动态分配,多任务、高负载场景下AR1芯片自动接管,低负载日常使用中切换至蓝牙音频处理器 [26] - 配备263mAh基于碳硅负极的小米金沙江高能量密度电池,支持21小时佩戴待机、7小时连续听音、8.6小时常规续航与最长45分钟的视频录制,另设独立Type - C接口,支持边充边用 [26] 构筑AI终端跃迁支点 - 加速AI可穿戴从“硬件产品”向“智能终端”的转型,重构“AI感知 + 执行”产业范式,推动AI硬件从工具型向智能代理(AI Agent)演进 [28] - 标杆推动AI终端生态向“中枢型设备”演进,将AI眼镜从信息呈现工具升级为“行为入口”与“智能执行单元”,促进行业从“设备智能”向“系统智能”转型 [29] - 夯实AI边缘部署基础设施,构建双芯算力动态架构,辅以263mAh碳硅电池与边充边用技术,40g机身刷新结构轻量化上限,助力AI从云端向终端全面下沉 [30] 未来展望 - 小米AI智能眼镜正加速从“穿戴配件”向“智慧中枢”的跃迁,推动AI眼镜成为日常信息交互与设备控制的“第二入口”,未来若进一步集成6DoF空间感知、个性化Agent微调与本地模型迭代能力,有望引领AI终端从“单点智能”迈向“全域感知”的产业跃迁 [31]
AI驱动智慧中枢崛起,小米智能眼镜开启可穿戴实用主义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