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形机器人行业中期投资策略:关注机器人国内外本体供应链和应用端机会

报告核心观点 - 关注机器人国内外本体供应链和应用端机会,具体包括海外链、国产链以及机器人应用端[1][3] 海外链 特斯拉机器人 - 带动行业变革,搭建起完整供应链,开启产业快速发展进程,产业链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阶段,量产化落地可期[6] - 量产目标日益明晰,2025年计划生产数千台,2026年计划提至5 - 10万台,后年进一步提至50万台起,2029 - 2030年实现年产百万台具有现实可行性[7] - 通过技术复用、成本攻坚和构建生态,降低单机成本,构建“汽车 - 机器人 - AI”三位一体技术生态[8] Figure公司 - 创始人有多次成功创业经验,有望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复刻成功[9] - 自2022年创立以来有诸多重要进展,包括产品面世、融资、发布模型、启动工厂等,计划4年内将年产能扩张至10万台[10] 车企入局 - 在人形机器人制造与应用上软硬件端兼具优势,多家车企以投资或自研方式布局[11] 科技大厂合作 - 华为、腾讯、百度等科技大厂与人形机器人企业合作涌现,聚焦算力、协同和具身智能应用等方面[12] 关注机器人应用端 养老机器人 - 往人性化、专业化、轻量化、智能化、普及化方向发展[13] 外骨骼机器人 - 落地场景从工业拓展至养老,可辅助护工和老人行动[14] 仿生机器人 - 在新文旅消费应用场景落地节奏较快,在景区和演艺领域有多元化应用,场景适应能力不断增强[15] 产业链建议关注公司 本体产业链 - 特斯拉机器人产业链关注总成、减速器、电机相关公司[16] - 赛力斯机器人产业链关注永茂泰等[16] - 华为机器人产业链关注兆威机电等[16] 应用端产业链 - 养老和外骨骼机器人产业链关注欧圣电气等[17] - 仿生机器人产业链关注风语筑等[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