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甘源食品(002991):产品为王,渠道革新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甘源食品,给予“买入”评级 [10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甘源食品作为坚果炒货行业龙头,“老三样”基本盘稳固,风味坚果有爆品打造经验且赛道成长空间广阔,享受新兴渠道扩张红利,海外市场稳步推进,有望打开远期成长空间,当前估值处于行业较低位置,看好其长期发展 [106][10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甘源食品:风味优势品类延展,渠道红利叠加拓展 - 甘源食品打造老三样后沿“风味豆果 - 风味坚果 - 风味小吃”路径拓展,从线下商超建立认知,后拓展新兴渠道、直营对接会员店并拓展海外市场 [14] - 公司发展历经初创成长期(2006 - 2011 年)聚焦籽类炒货、快速发展期(2012 - 2019 年)口味品类创新与线上渠道扩张、拓展改革期(2020 年至今)多品类全渠道全球化发展 [15][16][17] - 创始人控股股权结构集中,2022 年发布股权激励计划;创始人战略掌舵,管理层经验丰富;2022 年发布员工持股计划助力业务扩张 [21][24][25] 2 产品:匠心构建产品壁垒,工艺风味更上层楼 - 需求端消费主力人群对食品健康化和风味化诉求提升,坚果创新潜力大;供给端零食产业制造能力增强,对企业供应链和成本控制能力要求提高 [27][28] - 2015 - 2023 年中国坚果行业市场规模 CAGR 达 8%,籽坚果市场成熟,树坚果渗透率低且提升空间大 [33][35] - 老三样 2024 年营收稳定,风味坚果及风味小吃 2020 - 2024 年 CAGR 分别为 36.1%/25.8%,老三样以外产品占比提升至 50.9% [39] - 甘源构建五谷零食体系,在风味豆果、风味坚果、风味小吃领域持续创新,形成多重生产工艺 [43][44] - 甘源在风味炒货、坚果、小吃领域优势显著,研发裹粉、冻干、巧克力涂层三大工艺体系,拓展谷物类零食市场 [46] - 甘源保障产品风味同时,严格管控供应链,建成自动化柔性生产线,设计差异化包装;2020 - 2024 年研发费用率和人员占比提升,为业务扩张储备产品 [48][49] - 康师傅通过风味爆款实现规模提升和龙头地位巩固,甘源在风味坚果领域成长空间充足 [50][52] - 老三样毛利率维持 34%以上,综合果仁及豆果系列毛利率稳中有升;棕榈油价格波动影响公司利润,公司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55][56] - 综合果仁及豆果系列成本、出厂价高于老三样,两项业务上新多,预计成本改善空间大,规模效益释放将强化成本优势 [58] 3 渠道:稳存量扩增量,渠道力稳步加强 - 消费场景和趋势变化推动渠道多元化和高效化,2019 - 2024 年休闲食品饮料产品GMV复合增速达 5.5%,超市渠道份额下降,专卖店和电商份额上升 [64] - 量贩零食行业格局稳定,头部企业门店扩张带动盈利提升,行业向多品类折扣超市发展,倒逼上游供应商修炼内功 [67] - 山姆会员店严选品质,选品流程严格,中国市场门店扩张,进驻山姆可获品质背书并享受渠道红利 [73] - 甘源以经销为主,实现全渠道覆盖,设立八大事业部精细化管理,2024 年经销/电商/其他销售模式营收 CAGR 达 17.8%/15.0%/26.7% [76] - 2024 年华东、华南、西南收入增长较快,甘源经销商数量多但平均体量低,产品和渠道维度发展使市场覆盖度增加 [78][84] - 甘源拥抱量贩零食店,2024 年占营收 20%以上,通过 SKU 扩充超越行业发展 [85] - 甘源电商业务有提升空间,加大推广力度,新品宣传带动全渠道放量,运营精耕有望提升盈利能力 [90] - 甘源芥末夏威夷果进驻山姆爆发,后续拓展其他会员店,创新健康新品契合会员店趋势 [92] - 传统商超承压,甘源将部分商超转直营,进行产品端调整;2024 年开拓海外市场,东南亚市场潜力大 [96][97] - 2025 年 1 月公司官宣丁禹兮代言,开展系列品宣活动,与武功山联名搭建快闪店 [98] 4 盈利预测 - 预计 2025 - 2027 年甘源营收分别同比 +3.0%/+20.4%/+16.7%至 23.3/28.0/32.7 亿元 [3][101] - 预计经销模式 2025 - 2027 年营收分别同比 -0.4%/+21.6%/+16.0%至 19.2/23.3/27.1 亿元;电商模式分别同比 +15.0%/+15.0%/+20.0%至 2.7/3.2/3.8 亿元;其他销售模式分别同比 +50.0%/+15.0%/+22.0%至 1.2/1.4/1.7 亿元 [102][103] - 预计 2025 年综合成本略升,新兴渠道对利润率有压力但海外市场可对冲,规模效应将提升品类毛利率;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 -12.9%/+35.4%/+23.0%至 3.3/4.4/5.5 亿元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