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含50支成分股,AH股市值占比仅20%,投资稀缺性明显,截止2025年4月基金规模约66.5亿元 [9][11] - 外资掌握指数定价权,截止2025年4月持股占比约70%,生物科技股AH溢价易受外资情绪影响 [9][11] - 指数驱动和AH溢价影响因素包括美债收益率、信用利差、市场流动性,下行风险有美债收益率上升等 [9][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础介绍 - 港股医药有三大行业指数,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成分股50个,与恒生医疗保健指数重仓股接近,与恒生创新药指数专注业务不同,且每季度调仓更能跟踪龙头走势 [21][25] - 港股医药股有稀缺性,指数成分医药股侧重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与A股上市医药企业类型有差异 [26][33] - 截止2025年4月,指数中AH股13支,占权重约17%-20%,除药明康德外其余AH股溢价率多在1.5-2.0,市场大跌时溢价率常超2.0 [38][42] 定价权探讨 - 香港中介机构席位中,外资和港资在恒生生物科技中占61%-80%有主导权,2023年后外资减持致港股通持股占比上升,截止2025年3月末内资和中资持股占比约30% [51][55] - 港股医药中,外资对多数个股有控股权,典型参与者多为欧美系,2024年美系外资减持,部分股权转至卡塔尔投资集团 [60][64] - 2021-2025年外资机构对医药股定价权强,超半数个股股价与外资持股占比相关性超0.5,2024年后虽减少但正相关性仍显著 [71][75] - 基于外资持股信号对恒生生物科技择时具长期alpha效果,证明外资对股价影响更强 [82][86] 行业轮动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与十年期美债利率负相关(-0.84),海外无风险利率升高压制医药估值,2024年以来与中债长端收益率相关性提升 [95][101] - 该指数与茅指数和宁组合走势趋同,因受外资主导、估值挂钩美债利率,在美联储加息时有外资流出压力,且见顶时间一致,最大回撤幅度不同 [108][114] - 横向比较,指数与A股医药指数走势更接近,与美股医药指数2024年后背离,2023年11月后纳斯达克生物技术反弹而该指数磨底,2024年后受中国经济预期影响大 [120][126] - 信用利差扩大时指数表现更好,信用利差扩大代表信用风险提升,隐含降息概率大,流动性宽松推高医药股估值 [133][139] - 美债利率下行时,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弹性大于恒科和恒指,加息周期中恒指和恒科超额收益更强;若T月美债利率低于T-3月,T+1月做多该指数做空其他指数,反之相反,该指数整体弱于其他港股指数 [143][147] - 若T月中债利率高于T-1月,T+1月做多该指数做空其他指数,反之相反,中债利率上行时适合超配该指数 [153][158] AH溢价 - 2022年9月-2025年3月,13支AH股AH溢价平均值与指数相关性高达-0.9,原因是生物医药股弹性高、受外资交易影响大 [165][166] - 外资交易行为影响AH溢价:陆股通开通后外资交易A股致AH溢价长期偏离;美债收益率上升时外资风险偏好降低,港股受冲击抬升AH溢价 [174][179] - 用恒生科技权证数据反映外资情绪,其与医药AH溢价负相关,外资情绪高涨时倾向买港股,AH溢价易下行;陆股通打开后外资倾向交易A股,2023年后外资减持港股,AH溢价率中枢抬升 [183][188]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