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详细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普通风险平价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使组合中每个资产的风险贡献相等来实现风险分散[18]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资产协方差矩阵 2. 求解权重向量 满足 对所有资产 [14] 3. 当资产不相关时,权重与波动率倒数成正比[18] - 模型评价:适用于低相关资产,但对中国股债等属性差异大的资产需调整权重[21][23] 2. 模型名称:调整风险预算的风险平价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动态调整不同资产的风险预算倍数来优化配置[27][3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静态调整:权益风险预算设为25,商品/黄金设为36(资产数量开方倍数)[29][36] 2. 动态调整:基于过去6个月夏普比,最高预算为静态值的1.5倍[36] 3. 权重计算:,其中 为风险预算[28] 3. 模型名称:宏观风险平价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引入宏观因子分解资产收益,调整风险预算[38][42]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资产收益分解:,其中 为宏观因子[39] 2. 计算宏观因子相关性矩阵 [38] 3. 结合微观风险预算:[38][42]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普通风险平价模型 - 年化收益:6.47% | 最大回撤:-2.84% | 波动率:2.79% | 夏普比:2.25 | 月度胜率:74.76%[55] 2. 宏观风险平价模型 - 年化收益:7.99% | 最大回撤:-4.01% | 波动率:3.79% | 夏普比:2.03 | 月度胜率:71.84%[55] 3. 调整风险预算的宏观风险平价模型 - 年化收益:9.11% | 最大回撤:-3.64% | 波动率:3.62% | 夏普比:2.41 | 月度胜率:71.84%[61]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夏普比动态调整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根据资产近期夏普比动态调整风险预算[36][59]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权益资产:比较1个月夏普比与阈值0.5,高于则预算设为64[59] 2. 可转债资产:比较1个月夏普比与阈值0.6,高于则预算设为36[59] 2. 因子名称:宏观状态权益择时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宏观信号放大/缩小权益风险预算[59][60]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配置信号:权益预算乘以4 2. 非配置信号:权益预算除以4[59]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夏普比动态调整因子 - 年化收益提升:+1.12%(宏观模型) | 最大回撤改善:-0.37%[61] 2. 宏观状态权益择时因子 - 年化收益提升:+2.45%(普通模型) | 月度胜率提升:+4.85%[60][61] ETF资产配置实施 - 子类资产调整规则: 1. 债券:根据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20日均线关系切换久期[67] 2. 权益:价值风格时配置70%红利ETF,否则50%;大盘风格时配置80%沪深300ETF[67] - 回测结果: 年化收益9.43% | 最大回撤-4.16% | 夏普比2.36 | 月度胜率72.15%[69]
ETF风险预算风险平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