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负债驱动资金之二:股债比价视角看A股行情的起点与终点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风险溢价触及“均值 -1 倍标准差”不意味着行情走向尾声,本轮行情资金驱动逻辑只到中场,A股上行趋势未完 [2] - 决定行情起点和终点的核心因素是资金驱动的持续性,本轮资金驱动逻辑仅演进到机构驱动、配置驱动,银行理财和公募下半年接力险资,行情持续时间和力度预计强于以往 [4] - 基于股债比价、资金驱动视角,判断本轮A股行情还有空间,行情终点取决于资金驱动和市场情绪变化,需动态测量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历史上,股市风险溢价水平可以有较长时间落在“均值 -1 倍标准差”以下 - 历史上股市风险溢价落在“平均值 -1 倍标准差”以下时间段常见,如2014.12 - 2015.8、2017.11 - 2018.2、2020.9 - 2021.4,持续时间分别为9个月、2个月和8个月 [3] - 这几次宏观环境类似,支持A股估值大幅扩张因素不在基本面,而是资金驱动,除2017 - 2018年外,其余时段股市风险溢价能向下突破至“均值 -2 倍标准差”附近乃至更低 [3] - 2014 - 2015年,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不能解释牛市,“打新”吸引散户入场,杠杆资金是增量资金来源,货币政策宽松加速行情,股市风险溢价最低降至“均值 -3.8 倍标准差” [18][19] - 2017 - 2018年,牛市前期经济和盈利好,跨年期间基本面拐点隐现但指数逆势上涨,杠杆和北向资金入市驱动行情,因增量资金迅速退潮,股市风险溢价下行幅度有限 [22][23] - 2020 - 2022年,资管新规后增量资金涌入公募,形成“正反馈”推动结构性牛市,风险溢价最大回落至接近“均值 -2 倍标准差”水平 [25] 本轮行情中,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尚未有结束的迹象 - 年初以来股市定价无风险利率下行,不同板块修复进程分化,大盘股修复程度大,ERP基本达到“均值 -1 倍标准差”,中小盘股ERP还在历史均值以上 [4] - 本轮估值扩张始于资金面变化,2024年9月至今经济和企业盈利弱,货币政策宽松,上半年险资是重要配置力量 [4][33] - 上证指数风险溢价自7月18日起连续处于“均值 -1 倍标准差”之下不到1个月,“均值 -1 倍标准差”不能作为行情结束标志,部分板块风险溢价还在均值之上 [4] - 本轮资金驱动逻辑仅演进到机构驱动、配置驱动,银行理财和公募下半年接力险资,赚钱效应带来的资金共振趋势刚开始,行情持续时间和力度预计强于以往 [4] 两种情景假设下的估值扩张空间测算 - 历史上指数估值扩张极端情况在“均值 -N 倍标准差”,N介于0.6 - 4.0之间,中位数大致是2.0,假设两种情景讨论:情景一为股市风险溢价降到“平均值 -2 倍标准差”水平;情景二为降到“平均值 -N 倍标准差”水平,N对应指数ERP此前最低水平 [6][7] - 基于假设情景一,创业板指PE扩张空间最大(217%),其次是中证1000(61%)、万得300除银行(39%)等;基于假设情景二,创业板指PE扩张空间最大(129%),其次是万得300除银行(89%)等 [36][37] - 测算目标不是预测行情终点,而是判断本轮A股行情还有空间,行情终点取决于资金驱动和市场情绪变化,需动态测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