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Q2债基表现强势规模回升,纯债基金久期创下新高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Q2新发债基数量环比增加,债券型基金规模创历史新高,指数债基规模增速最快,债市震荡走强,各类债券基金收益率大幅回升,公募基金对股票、债券增持但配置比例回落,现金配置比例回升,纯债基金和混合债基债券配置比例上升 [2] - 从券种组合看,不同类型债基配置有差异,Q2纯债基金和混合型债基杠杆率提升、久期拉长,纯债基金久期创历史新高,公募基金转债持仓降低,转债持仓向中低评级集中,金融和非金融机构总体减持转债 [2] - 2025年二季度利率债波段操作和信用利差压缩是超额收益重要来源,绩优混合债基聚焦强势板块并把握抄底和止盈机会,纯债方面三季度预计震荡偏强,长端利率下行空间有限,权益市场具备结构性机会,可转债基金认为转债估值易上难下,重点把握股市结构性机会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概况:Q2债基规模创新高 指数债基规模环比增速最快 - Q2新发债基数量环比回升至71只,占全部新发产品比重略有回升,但新发行债券基金份额仍处于2018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这或与债市波动、权益市场表现和监管政策有关 [5][6] - Q2债券型基金规模环比上升0.86万亿至10.91万亿,货币基金规模环比增加,二者均创历史新高,指数债券型基金规模环比增长25.80%,在各类基金中增长最快,中长期纯债和短期纯债基金规模增速由负转正 [11][16] 组合管理:机构加杠杆拉久期 各类债基净值均上涨 - 2025Q2债市震荡走强,债券型基金加权平均净值上涨1.09%,较Q1大幅回升,二级债基表现最佳,各类债券基金收益率较Q1均大幅回升,股市先抑后扬,上证综指季末站上3400点 [22][23] - 2025Q2公募基金对股票、债券配置比例回落,现金配置比例回升,开放式债券型基金大幅增配债券,货币基金增配债券但占比下降,现金持有比例大幅上升 [30][31] - 短期纯债基金增配利率债,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增配信用债,混合债基增配利率债并减配信用债、可转债 [36] - Q2纯债基金和混合型债基杠杆率均提升,各类债基均拉长久期,混合债基久期环比升幅较大,纯债基金久期创历史新高,纯债基金对低等级信用债配置比例回落,混合型债券基金配置上升 [41][42][43] - 2025Q2公募基金转债持仓规模降低,股票型、债券型和混合型基金的转债持仓比例均环比下降,受部分AAA级银行转债提前赎回影响,转债持仓被动向中低评级集中,公募对社会服务、非银金融等转债板块增持幅度较大 [51][52][53] - Q2转债存量规模环比下降5.81%,金融机构中广义公募、广义险资和广义外资持仓规模回落,广义券商与其他金融机构增持转债,非金融机构参与转债热情下降,一般法人和自然人持仓下滑 [58] 机构观点:Q3权益市场空间更大 关注科技自主可控等结构性机会 - 2025年二季度利率债波段操作和信用利差压缩是超额收益重要来源,绩优纯债基金采用哑铃型持仓结构、灵活调整久期和仓位、适当提高杠杆率获取收益,绩优混合债券型基金纯债配高等级信用债,权益和转债逢低加仓,聚焦强势板块并控制转债仓位止盈 [64][65] - 纯债方面,绩优基金认为三季度债市维持震荡偏强走势,长端利率大幅下行空间有限,权益方面,多数绩优基金对权益市场观点乐观,股市受益于低利率等因素,具备结构性机会,关注新质生产力领域相关行业,权益类资产性价比高于纯债 [71] - 多数绩优可转债基金在市场调整后保持较高权益仓位,在科技自主可控等方向挖掘结构性机会,认为转债估值易上难下格局可能持续,预计转债估值在中性偏高区域震荡,重点把握股市结构性机会 [80][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