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部件穿越周期系列之座椅:空间、格局和盈利,三维视角再看座椅赛道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丨维持 [11] 核心观点 - 空间上,通用配置下沉与高端创新上车并行,座椅价值量持续提升,2030年国内座椅市场空间有望超1550亿元 [4][7] - 格局上,新能源时代车企对座椅厂商的响应速度和成本控制能力要求更高,以继峰股份为首的内资座椅企业抓住机遇,加速座椅国产替代 [4][8] - 盈利上,座椅低毛利率主要受零件自制率以及价值量影响,企业可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以及产品高端化来有效提高盈利能力 [4][9] 空间维度 - 汽车电动智能化下座椅升级加速,20万元以下车型注重通用配置如加热、通风、按摩等,20万元以上车型以零重力为代表的新型座椅成为重要卖点 [7][22] - 2030年国内座椅市场空间有望达1567亿元,2024-2030年CAGR为5.9% [7] - 按摩座椅车型价格已从2021年的34.98万元降至2025年的7.98万元,价格带持续下探 [26] - 座椅加热功能从前排向后排渗透,2023年1-11月前排和第二排装配率分别为7.8%和3.9% [28] - 2025年座椅加热渗透率或达17%,通风超过6%,按摩达2.6%,记忆功能有望达8% [32] 格局维度 - 外资座椅企业如安道拓系、李尔系长期垄断国内座椅市场,2022年合计市占率达58% [64] - 2024年继峰股份和天成自控乘用车座椅收入分别为29亿元和11亿元,同比增长342.1%和122.8%,国内市占率分别为3%和1% [8][76] - 新能源车企对内资座椅总成企业接受度更好,主要因其响应速度快和成本控制能力强 [70][72] - 继峰股份已实现理想L6、蔚来ES6等车型座椅量产,天成自控拿下蔚来萤火虫项目座椅定点 [74] 盈利维度 - 国内乘用车座椅毛利率明显低于乘用车零部件整体水平,2020-2024年维持在8%-12%区间 [97] - 材料成本占比高,继峰股份2024年座椅材料成本占比80.6%,天成自控为66.5% [100] - 若座椅零部件全自制,材料成本有望降低16% [107] - 单套人工等费用相对固定,维持在450-650元区间,高单价座椅的人工等费用占比较低 [110][112] - 高端座椅(8000元)毛利率区间为13.1%-25.9%,低端座椅(3000元)为1.7%-13.1% [114] 投资建议 - 推荐继峰股份,看好国内座椅企业格局和盈利的双重改善 [10][115] - 继峰股份可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提高零件自制率改善毛利率,天成自控需推动产品高端化提升盈利能力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