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空经济行业专题系列三:低空经济乘风而至,产业机遇前景广阔

投资评级 - 低空经济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低空经济以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 辐射带动低空制造 低空飞行 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产业融合发展 [10] -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相比无人机实现了载人载物且功能更广泛 相比直升机具有低碳环保 噪声低 成本低 无需跑道 稳定性好等优势 [3] - 中国无人机产业链全球领先 相关专利申请量约占全球70% 是世界第一大民用无人机出口国 [4][28] - 低空经济商业化场景丰富 市场空间巨大 预计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达10644.6亿元 2030年达2.5万亿元 2035年达3.5万亿元 [4][64] - 国内eVTOL稳态市场规模中期有望超2000亿元 其中观光场景 通勤场景 整机销量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83亿元 208亿元 1260亿元 [4] - 行业发展面临管理精细化不足 技术成熟度不高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三重制约因素 [5] - 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首要前提 行业将按照先载货后载人 先隔离后融合 先远郊后城区原则有序拓展应用场景 [6] - 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历程有望类比新能源汽车产业 但成长期整体节奏更快 [6] 低空经济概览 - 低空空域通常指1000米以内空域 可延伸至3000米以内 eVTOL飞行高度一般在300米以下 [3][22] - 低空经济主要包括低空基础设施 低空飞行器制造 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四个环节 [4] - 产业链涵盖低空飞行器设计研发及制造 基础设施及飞行保障 低空运营服务三大板块 [18] - 低空航空器包括直升机 无人机 eVTOL 根据运行高度划分 120米以下主要为消费级无人机 120-300米为行业应用无人机 300-1000米为直升机/eVTOL [22] - eVTOL和无人机因成本较低和灵活性高或是未来低空经济主要载体 [23] - 四种主流低空飞行器各具特点 无人机优势为灵活性高成本低 eVTOL优势为垂直起降自动化 直升机优势为垂直起降速度快 固定翼飞机优势为速度快安全舒适 [23] 行业发展必要性 - 中国民用无人机2023年产业规模达1174.3亿元 同比增长32% [28] - 2024年全国注册无人机数量达215.8万架 较上年增长70.3% [28] - 无人机整机国产化率可做到90%以上 建立起完整产业链 [28] - 工业级无人机在民用无人机中占比接近70% 年均增长率超50% [38] - eVTOL具有垂直起降 智能操作 快捷机动 低成本 低噪音 零排放等特点 [39] - eVTOL在50-400公里中短途出行方式上对汽车地铁等形成替代效应 出行耗时更短 [47] - 低空物流2024年市场规模约330.5亿元 预计2029年增长至1920.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42.2% [67] -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分为生产作业 交通运输 文旅活动 安防安保四大类 [55] 市场空间预测 - 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 同比增速33.8% [64] - 低空飞行器制造和低空运营服务贡献经济规模近55% 间接引质经济活动贡献近40% [64] - 全球eVTOL市场规模2030年预计达1.85万亿元 其中美国4779亿元 中国6445亿元 欧洲2969亿元 其他地区4345亿元 [64] - 低空物流航线中77%为城市内航线 跨省跨城航线分别占比15%和8% [67] - 中国空中的士eVTOL需求数量预计超8万架 [70] 行业发展制约因素 - 管理精细度有待提高 空域主要由军方管控 固定航线审批较难 协同监管体系尚未形成 [76] - 技术成熟度有待加强 行业标准化滞后 电池续航能量密度等需升级迭代 载人条件尚不成熟 [76] -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起降场飞控网络监测雷达通讯系统等全国尚未建立统一标准 [76] 行业发展趋势 - 政策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 低空空域管制开放 产业政策激励 基础设施完善 立法实施 证照加速等一揽子政策推动全面发展 [79] - 各地政府加快布局先行先试 对低空经济发展给予财政补助 因地制宜打造应用示范体系 [89] - 应用场景不断增多 政府订单持续增加 最大采购计划为山东高速城乡发展集团采购约22000架eVTOL 预算金额达525.8亿元 [96] - 多条低空航线投入运营 包括深圳-珠海eVTOL跨海跨城航线 广州增城区低空血液运输项目 苏州吴江到上海虹桥机场直升机接驳航线等 [97] - 国家发改委专门成立低空经济司统筹低空经济发展 中央层面将下发具体指导意见 [102]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低空经济定位为新兴产业 明确提出培育壮大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