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工程专题研究:穿透算法下的ETF机持仓行为分析:哪类ETF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在提升?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关于量化模型和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ETF机构持仓穿透算法[1][13] * 模型构建思路:由于ETF基金在定期报告中公布的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通常将ETF联接基金也视为机构,这会高估真实的机构持仓比例。该模型旨在通过穿透联接基金的持有人结构,更精确地计算ETF中机构投资者的实际持仓规模和占比[1][13]。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模型基于ETF及其联接基金的定期报告数据。核心思想是,ETF的实际机构持有份额等于ETF公布的机构持有份额减去联接基金持有的ETF份额中属于个人投资者的部分[15][17]。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Pinst=PinstpubPlink(1Sinstlink)P_{\rm inst}=P_{\rm inst}^{\rm pub}-P_{\rm link}*(1-S_{\rm inst}^{\rm link})[17] 其中: * PinstP_{\rm inst} 代表修正后的ETF机构投资者实际持有份额占比。 * PinstpubP_{\rm inst}^{\rm pub} 代表ETF定期报告中公布的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15]。 * PlinkP_{\rm link} 代表ETF定期报告中公布的联接基金持有该ETF的份额占比[15]。 * SinstlinkS_{\rm inst}^{\rm link} 代表联接基金(合并口径)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15]。 对于个别缺失PlinkP_{\rm link}数据的情况,使用联接基金数据进行反向推算: Plink=AlinkPfund/AnetP_{\mathrm{link}}=A_{\mathrm{link}}*P_{\mathrm{fund}}/A_{\mathrm{net}}[18] 其中AlinkA_{\mathrm{link}}为联接基金资产净值,PfundP_{\mathrm{fund}}为联接基金持有ETF市值占其资产净值比例,AnetA_{\mathrm{net}}为ETF资产净值[15][18]。 模型的回测效果 (报告中未提供该穿透算法模型自身的量化回测指标,如年化收益率、夏普比率、信息比率(IR)、最大回撤等。报告主要展示了应用此算法后得到的各类ETF机构持仓占比的静态或时序变化结果[2][3][4][5][21][22][23][26][29][32][33][38][40][43][44][47][48][51][53][56][60]。)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报告中未涉及传统意义上的量化因子(如价值、动量、质量等)的构建与分析。其核心内容是应用上述穿透算法对ETF持有人结构进行分析,属于投资者行为分析范畴,而非构建预测未来收益的Alpha因子。) 因子的回测效果 (报告中未提供任何量化因子的回测效果指标,如因子IC值、ICIR、多空收益、年化收益、夏普比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