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港股市场当前存在相对A股的补涨契机 主要基于流动性改善预期和AI产业周期驱动 建议重点关注港股互联网、消费、医药及非银金融板块的盈利弹性与估值修复机会 [1][2][3][4] 港股表现滞后原因分析 - 2025年8月香港金管局收紧资金面 3个月HIBOR从1.62%升至3.30%(上行168bp) 1个月HIBOR从0.99%升至3.30%(上行230bp) 压制杠杆资金融资成本 [1] - 美联储7月降息预期落空 宽松政策推迟至9月 6月非农就业数据显韧性导致降息交易回撤 美债利率上行延缓全球流动性改善 [1] - 互联网电商平台(美团、阿里、京东)内卷式竞争加剧压制盈利预期 而A股凭借AI产业链赚钱效应形成流动性驱动行情 进一步拉大港A股表现差距 [1] 补涨契机支撑因素 - 杰克逊霍尔会议释放鸽派信号 叠加非农数据大幅下修(截至2025年3月的一年内非农就业人数下调91.1万) 强化美联储降息预期 全球资金或重新评估市场吸引力 [2] - 美港利差逐步收窄(附图2) 为港股估值提供边际支撑 [2][8] - AI产业进入兑现阶段 甲骨文2026财年一季度剩余履约义务达4550亿美元 同比增长359% 印证全球AI云服务需求爆发 [3][10] 港股互联网板块投资亮点 - 自研AI芯片与云业务扩张强化业绩确定性 阿里巴巴持续加大AI芯片投入 甲骨文云基础设施收入33亿美元(同比+55%) [3][11] - 估值处于修复区间 叠加港股整体估值极低、资产质量优良 企业分红和回购力度增强 [4] - 甲骨文与OpenAI签署4.5GW数据中心协议 Google Gemini AI入驻OCI 推出Oracle AI Database 资本开支新财年约350亿美元(同比+65%) [11] 行业比较与配置建议 - 港股互联网板块相较A股具备相对优势 建议重点关注互联网、消费、医药及非银金融板块 [4] - 甲骨云基础设施收入指引超预期:2026财年180亿美元 2030财年1440亿美元 增速远高于微软Azure(年营收750亿美元)和亚马逊AWS(年营收1120亿美元) [11]
投资策略专题:港股补涨契机中的资产掘金机会